去年12月,無印良品首間餐廳“Café & Meal MUJI”在臺北阪急百貨開幕。據了解,餐廳內的桌椅、餐具、水杯其實都是不對外銷售的,開餐廳,并不是為了賣餐具,“而是品牌概念的傳遞”。跨界餐飲只為觀察消費者?
「無印良品開餐廳?」很多人聽到時或許都會疑問,無印良品不是賣家居、文具和服飾用品的品牌嗎?怎么會跑來開餐廳?是不是希望透過餐廳的擺設,讓顧客實際體驗,好提高餐具和桌椅的銷售?看完這篇文章你會頓悟的!
12月20日,無印良品(MIJI)首間餐廳「Café & MealMUJI」在臺北阪急百貨開幕,簡約清爽的裝潢、在地自然的食材,以及半自助式的點菜方式,一開幕就成為大排長龍的人氣餐廳,這也是無印良品在日本本土之外,繼香港、成都之后的海外第三家餐飲店。
像無印良品這樣的跨業開餐飲的品牌其實還不少,例如法國知名保養品品牌歐舒丹(L'OCCITANE)在2012年底,在國父紀念館附近開了歐舒丹咖啡(L'OCCITANE Cafe);臺灣服飾品牌a la sha也于今年在臺中開了a la sha咖啡(à la sha Càfe),更不用說被時尚男女暱稱為「小b咖啡」的午茶名店、法國知名服飾品牌Agnès b.的Agnès b. CAFé。
餐飲,是最能接觸消費者的品牌體驗
為什么品牌要不務正業地跨界餐飲?臺灣無印良品總經理梁益嘉表示,餐廳內的桌椅、餐具、水杯其實都是不對外銷售的,開餐廳,并不是為了賣餐具,「而是品牌概念的傳遞」。
負責此次新店開幕的無印良品Café & MealMUJI餐飲事業team經理吳瑜芬則補充,「吃東西,是對品牌最直接的體驗!」一個品牌想要深入人心,就不能只侷限于商品本身而已,更重要的是想辦法讓消費者得到「體驗」;而吃,正是體驗最容易入門的一個方式。
梁益嘉指出,無印良品乍看是一家販售生活居家用品的通路,但其實真正在做的是給消費者的生活提案,以不標榜品牌、注重本質的商品價值與簡約設計為理念,強調不添加多余裝飾、簡單實用的設計、基本且低調的色彩,能自然的融入各環境中不顯突兀、追求質量與價格的平衡,讓物有所值,然后據此提案滿足生活各式需求的商品,體現完美生活。
這種品牌精神,既然可以透過家居、文具、服飾傳達,為什么不能也透過餐飲來傳達呢?梁益嘉說,衣服你可能一季買一次、文具可能半年添購一批、家具可能一年買一件,但吃卻是一個人每天都要做的事。因此Café & MealMUJI強調精選在地、當季的食材,以保留原貌的方式,用凸顯食物本身原味的調理方法,甚至不強調桌邊服務,采用自助式選餐,這些,不都是無印良品『自然』『不標榜品牌』精神的展現?
吃東西,是觀察顧客反應最容易的方法
更重要的,餐飲是第一線人員觀察消費者最直接的管道,「東西吃起來的味道、餐廳待在內的感受、人員服務的感覺,消費者有什么想法、喜歡或不喜歡、接受度有多高,馬上都得能反應。這相對衣服、文具和家飾等物品,消費者買回家使用,有什么想法反饋,可能是一周、一個月甚至半年后才會得知,餐飲,正是品牌留住顧客、觀察顧客另一個直接管道。
餐飲絕對不是用來搭售既有產品,梁益嘉強調,非餐飲品牌卻來開餐廳,看似跨過界,但其實是品牌增加與消費者接觸的頻率最好的方法之一,把無印良品當作一個品牌,而不是一個通路,每一個能夠接觸消費者的管道,都是經營粉絲最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