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已經過去了,女鞋霸主百麗還在水深火熱里泡著出不來。百麗公布的最近三個月的零售數據顯示,今年6~8月,該公司在中國國內的零售網點數目凈減少56間,但是運動、服飾業務有兩位數增長。
百麗稱,于2014/15財政年度第二季度(2014年6月~8月),該公司于中國國內(不包括香港、澳門或臺灣)共設19546間零售店鋪,其中13491間為鞋類店鋪,6055間為運動、服飾店鋪,所有店鋪均由百麗直接經營管理。
在過去的三個月里,鞋類業務同店銷售下降2.8%,運動、服飾業務同店銷售增長14.4%。
百麗是阿迪達斯與耐克在中國市場最大的分銷商之一。自北京奧運會以來,阿迪達斯、耐克以及中國本土運動品牌李寧、安踏等先后經歷了存貨高企的困擾,李寧等至今還未走出存貨危機,但是阿迪達斯、耐克由于碰到庫存問題的時間相對較早,采取的措施也較為及時,庫存率先實現良性化,折扣率逐步恢復正常,而阿迪達斯等品牌運營方也給予分銷商較多的補貼和支持,百麗等分銷商的業績表現有較好表現。
截至2014年2月28日的14個月時間里,百麗銷售阿迪達斯和耐克的收入為人民幣147.83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123.79億元,同比增幅達到19.4%。受中國市場銷售強勁的推動,今年第二季度(2014年4~6月),阿迪達斯大中華區銷售額同比增長11%(撇除匯率因素),同店銷售增長達到18%(撇除匯率因素)。
不只跨國品牌已經恢復增長,安踏等本土品牌也已復蘇,中國運動品行業已基本走出供應過剩局面。記者梳理了安踏、李寧、特步、361度、匹克、中國動向等六家本土運動用品企業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除中國動向外,其余五家企業上半年都實現了同比增長,凈利潤除李寧外,其他5家也實現了同比增長。整個運動用品市場促銷環境逐步正常化。
盡管運動用品已經走出了低谷,但是鞋類市場的低迷還看不到頭。百麗的競爭對手達芙妮(00210.HK)今年上半年,以“達芙妮”和“鞋柜”兩個品牌作為主力的零售業務實現營業額為46.85億港元,同比減少1.1%,經營盈利則大幅減少46.6%至約2.41億港元,該公司擁有人應占盈利減少44.5%至1.72億港元,截至今年6月底,達芙妮在中國大陸擁有核心品牌銷售點6234個,銷售點數目凈減少85個。
在鞋類市場,渠道格局正在迅速演變,街邊店和百貨商場等傳統零售渠道客源受到分流,而新興渠道尚未能夠為時尚鞋服類品牌商有效利用,增長放緩成為新的常態,加上店租和雇員工資的剛性增長,百麗、達芙妮等鞋類品牌的盈利能力受到持續挑戰,消費情緒低迷也構成持續性壓力。
百麗已經著手發展“15MINS”這樣的大眾女鞋品牌為自己找到新的業績增長點,另外希望介入時尚女裝市場,拓展新的產品線,但是這些嘗試短期內都不能讓百麗恢復爆發式增長,主動權掌握在消費者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