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索契冬奧會時,習近平主席送給普京總統的一套安踏運動服樣板”,在安踏總部,引導員指著一套紅白相間的運動服向媒體如是說。自2012年開始,中國體育用品行業進入隆冬。過去的批發模式受到空前挑戰,產能過剩、庫存壓頂、管理混亂等一系列頑疾集中爆發。小企業在大浪淘沙中消失,品牌企業踏上轉型之旅。
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運營官賴世賢
歷經兩年變革,行業中體量最大的安踏率先實現華麗轉身。“當一個行業面臨同樣的市場挑戰時,市場不好,拼的就是內功、拼創新了”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運營官賴世賢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安踏有著自己準確定位,即走“大眾化”路線,同時提升管理理念、尋求差異化發展。賴世賢用“金字塔”形象的舉例稱,安踏要抓住和開拓的就是金字塔中部的“大眾層”,價格相對同等品牌便宜,主要吸引和服務的是青少年群體。
2013年,安踏凈利潤達到13.15億元,營業額、毛利率及凈利率均高出市場預期,其股價由最低點的4.03港元回升至12港元左右。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其2014年第四季度訂貨會的訂單額(按批發價值計算)錄得雙位數升幅,已連續4個季度持續增長。
零售轉型
賴世賢介紹,過去兩年,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經歷巨大考驗,行業普遍沿襲品牌批發模式無以為繼。業內人士戲稱,批發的生意模式如此簡單,“一年四場訂貨會,經銷商一訂貨,進行生產,只要按時交付,就準備向聯交所報告業績了,終端是否出清概不理會”。
“但我們必須在內功和理念上下足功夫,以保持完整的產業鏈”賴世賢表示,安踏之所以走出“寒冬”,是因為有著良好的基礎,完整的產業鏈及管理理念。
談及未來,賴世賢表示對未來市場很有信心,但行業挑戰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