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探路者2013年的毛利率也出現了下滑。對于公司出現的種種問題,探路者董秘張成在5月8日的股東大會上表示“這說明戶外用品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六項議案皆獲反對票
5月8日,探路者于北京市海淀區知春路6號錦秋國際大廈a座21層探路者公司1號會議室召開了2013年股東大會。出席本次會議的股東及股東代表共25人,代表公司有表決權的股份1.6億股,占公司有表決權股份總數的37.69%。
其中,出席現場會議的股東及股東代表11人,所持股份為1.37億股,占公司有表決權總股份的32.32%;參加網絡投票的股東14人,所持股份2282.41萬股,占公司有表決權總股份的5.37%。
在本次股東大會上,公司共通過了六項議案。其中,《2013年度監事會工作報告》和“關于續聘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為公司2014年度審計機構”的兩項議案則分別收到1348股的反對票。而包括《2013年度報告》在內的四項議案則每項獲100股的反對票。
值得注意的是,在探路者召開股東大會的當天,公司的股價很不給面子,出現了大幅陰跌。數據顯示,5月8日,探路者開盤股價為16.26元/股,在公司當日上午召開股東大會期間,公司股價最高沖至16.57元/股,但等到下午股東大會結束之后,公司股價以跳水之勢一路下滑至15.5元/股,與上午的每股最高價格減少了1元,直到收盤,公司股價才回至15.65元/股,當日股價降幅為4.28%。
營收增速同比下滑
事實上,從2月27日起,探路者的股票就開始走下坡路,從當時的最高股價26.45元/股至5月8日的15.65元/股的收盤價,公司股票每股減少了約11元。兩個多月的時間里,公司股價降幅高達40.83%。有分析認為,公司股價下降如此之快主要是因為有大量出貨的跡象。
與此同時,探路者近幾年的營業收入增速也出現了放緩跡象。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3年這三年中,公司營業收入的增幅分別為73.64%、46.68%、30.74%。從2011年至2014年,公司每年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增幅也同樣出現大幅下降,分別為70.96%、73.27%、36.47%、16.03%。
對此,有分析認為,戶外用品行業開始走下坡路。不過,探路者卻認為,現階段是戶外用品行業進入高速增長期的暫時調整期。公司認為,戶外用品市場未來仍有很大的擴張空間。
年報顯示,201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4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0.74%,其中主營業務收入14.4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1.04%;營業成本7.2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3.19%,其中主營業務成本7.1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4.41%。此外,公司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所得稅費用合計為4.4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1.4%。
據記者了解,在股東大會上,探路者董秘張成表示,2013年,公司營業收入的增長低于營業成本的增長是毛利率下降的原因,毛利率下降則是由于戶外用品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事實上,近兩年,戶外用品行業迎來了大發展,尤其是在大量知名運動品牌如阿迪達斯、李寧、安踏、中國動向等紛紛涉足這一行業之后,戶外用品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毛利率下降存貨大增
在戶外用品行業吸引越來越多的品牌投資的同時,這個行業的市場競爭加劇也導致戶外用品價格的下降。
按照行業分類,身為戶外用品行業的探路者2013年實現毛利率50.13%,同比下降1.25%。按產品分類,公司的盈利大戶戶外服裝凈利潤為49.38%,同比下降2.28%。而毛利率下降最多的是戶外裝備,毛利率為42.65%,同比下降5.36%。2013年,探路者只有戶外鞋品的毛利率實現了同比增長3.36%。
值得注意的是,按地區分類,探路者除華北地區之外,其它六個地區產品毛利率皆出現下降。其中,華東地區和海外市場毛利率降幅較大,分別同比下降21.6%和22.05%。
伴隨著毛利率下降的是探路者存貨的大幅增加。年報顯示,探路者的存貨從2012年的1.64億元增至2013年的2.91億元,同比增長78.11%。
對于存貨的大幅增長,探路者解釋稱,“主要是新品牌(discoveryexpedition和acanu品牌)存貨增加,以及本年度公司調整探路者品牌部分2014春夏產品的上市節奏提前在年底集中入倉所致(往年新品為當年入庫)”。
除了有更多品牌瓜分戶外用品市場蛋糕之外,電商的崛起也給探路者帶來了危機感。而探路者也開始加大互聯網的投資,其中最大的投入則是對綠野網的投資。
探路者認為,并購綠野網可以實現三個方面的價值,一是建成戶外旅行活動的淘寶,消費者越發需要深度體驗的戶外活動,而產品供應商需要一個平臺對接消費者;二是向消費者推薦專業服務。按照公司董秘張成對媒體的答復,探路者想通過綠野網與消費者進行溝通,并了解消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