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7月籌劃重組的山東如意(002193),近日宣布終止此次資產重組,董秘盧曉坦承,重組失敗主要由于公司控制權變更,注入資產超過公司規模的100%,涉及借殼上市。
盧曉同時表示,公司未來6個月內不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暫時沒有進一步計劃,但資產注入只要不超過100%就可以,未來視公司情況而定?!?/P>
重組因“借殼”擱淺
就在宣布終止重組的前一天,山東如意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山東如意毛紡集團股權發生變更,山東中億集團將其持有的毛紡集團27.55%的股權協議出讓給山東如意科技集團(以下簡稱“如意集團”)。由此,如意科技持有毛紡集團的股權比例增加至52.01%,控股如意集團的邱亞夫成為山東如意的實際控制人。
盧曉說,控制權變更是重組計劃的一部分。但根據證監會相關規定,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且上市公司注入資產超過上一年資產總額100%,被界定為借殼上市行為,擬借殼對應的經營實體持續經營時間應在3年以上,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2000萬元。
實際控制人的變更使得山東如意的此次重組被界定為借殼上市。據了解,山東如意此前實際控制人為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這一股權結構主要由于此前債轉股問題,雖然東方資管并不涉及山東如意的管理經營,但股權結構的變更也直接導致此次資產重組未能完成。
此前山東如意曾多次與證監會溝通,希望念及公司特殊情況,避免借殼上市。盧曉表示,雖然證監會表示理解,但最終還是界定為借殼上市,重組計劃不得不終止。
除了借殼上市的阻礙,山東如意此次重組的規模也不小。近年來隨著如意集團的壯大,上市公司在集團內部的占比越來越少。盧曉坦承,“集團在全球有二三十家子公司,上市公司規模小不利于形象”。因此公司計劃將集團內部涉及毛紡、棉紡和服裝制造的國內資產和境外資產悉數注入上市公司,從而實現提高公司整體實力和盈利能力,但公司并未透露資產金額。
對于山東如意目前的狀況,一位分析師直言,公司可行的路徑是分批注入資產,邱亞夫掌控了實際控制權,重組的障礙便清除了一大半。
雖然根據規定,6個月內不得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但盧曉亦表示:“6個月后,只要不超過資產的100%就可以重組?!?/P>
海外收購布局全產業鏈
2010年以來,如意集團不斷加快海外收購的腳步,在澳大利亞、日本、英國等國家皆有斬獲。
近日如意集團宣布收購德國Peine Gruppe公司,該公司為德國的一家中型公司且此前瀕臨破產。盧曉解釋道,雖然公司知名度較低,但在當地有很強的零售網絡渠道,“這是我們公司目前發展的主要方向”。
據悉,如意集團2010年收購了日本成衣巨頭RENOWN株式會社,2011年收購澳大利亞羅倫杜牧場,并在2013年先后收購澳大利亞倫普利公司、卡比棉田、庫比棉場,以及新西蘭羊毛服務公司,為公司提供優質棉花。
同時,如意集團加大紡織廠的布局,2013年與蘇格蘭紡織企業Carlowaymill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引入哈里斯粗花呢。近日有消息表示,巴基斯坦上市紡織公司馬蘇德紡織廠的大多數股東已同意將公司52%股權出售給如意集團。
棉場、紡織廠、服裝公司,如意集團不斷完善其產業鏈,盧曉說,海外收購的資產多是沿著紡織這條產業鏈,主要是為了完善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
上述分析師認為,如意集團的這條全產業鏈已布局妥善,自然希望盡快注入上市公司資產中,但跨國業務有些為合資公司,并非全資控股,重組難度較大。
此次重組失敗,山東如意亦表示,標的資產中跨境資產占比較高,包括澳大利亞、日本、英國等國家的資產,適用不同國別的投資政策,政府審批程序復雜,增加了方案的實施難度和工作量,中介機構盡職調查等工作耗時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