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稱,凡客在春節期間前已完成新一輪融資,融資金額為一億美元。而此前的投資公司包括淡馬錫、聯創策源、IDG、軟銀賽富在新一輪投資中均有跟投。凡客副總裁許曉輝對此消息未置可否,但表示將會在最近幾天內對外發布相關消息。若此消息屬實,無疑將對飽受質疑的凡客起到振奮軍心的作用。
根據此前披露的信息來看,凡客已經完成六輪融資,總共約4.2億美元,折算成人民幣約27億元。
回顧凡客過去的兩年
從電商回歸到品牌,再到平臺化,凡客的“折返跑”源于自身的盈利壓力和平臺開放融合的趨勢。從單品襯衫到快時尚品牌,再到上線V+渠道,凡客一直沒有擺脫燒錢虧損經營的困境,盡管在2012年,凡客誠品全年銷售額達到65.4億,當年第四季度宣布實現季度盈利,然而要想實現全年盈利,凡客壓力巨大。
在2013年初,陳年就給高管層下達了必須盈利的指標,與此同時再度調整了公司的戰略路線,將自有品牌+零售渠道的營銷模式上升了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想做零售渠道的凡客肯定要借鑒唯品會閃購模式的經驗,因此利用自身品牌效應和知名品牌的連鎖效益來增加關注度和豐富銷售形式也就不難理解了。凡客之前已經積累了大規模的品牌效應,在凡客處理自有品牌問題的同時,用這部分流量推第三方品牌能夠獲得更多轉化率,更容易實現盈利目標。
因此,在2013年中,陳年把整個公司從位于CBD的雍貴中心遷到南五環的亦莊經濟開發區;裁員20%,將員工數量控制在3000人;砍掉多余的產品線,注重基本款。隨后又宣布,內部正在對V+丶特賣丶聯營3個事業部進行調整,一起負責對外招商業務。目前已確定,三塊業務進行整合,統一由V+團隊負責全部第三方品牌業務。
幾個猜想
猜想一:凡客最新一輪融資到位后,首先會妥善處理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避免債務傳言的再次發生。新重點是平臺業務的發力,兩方面:一,平臺產品和交易系統的改造;二,第三方品牌賣家的招商。
凡客加大對平臺業務的力度,并不意味著放棄自有品牌的道路,但策略必然有所調整。
經歷了品類擴張后危機,直到2013年下半年波瀾再起,以及雷軍與陳年的那場傳說中的深夜交談,確立凡客向小米模式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曾有19大品類的凡客最后確定了T恤丶襯衫丶褲裝丶帆布鞋丶超輕薄羽絨服丶POLO衫等有限的七八個品類,如此一來,庫存危機將會大幅度減小。
猜想二:平臺業務會作為新的重點突圍方向,但只是凡客的品牌電商之路的補充。其最新一輪融資,將在縮減保留后的品類中加強原創設計力度,圍繞“快時尚”的互聯網品牌思路不會改變。
從韓寒和王珞丹“凡客體”、黃曉明“挺住體”、李宇春“生于1984”……再到重金拿下“中國好聲音”的品牌形象和第二季好聲音學員等元素進行服裝的設計丶生產及銷售,凡客成為首家簽約第二季好聲音學員的品牌商。
前者稱為營銷界的經典案例,后者被譽為成功捕獲商機的營銷。的確,凡客憑借這類型營銷成為一騎絕塵的互聯網品牌。但,孰不知這是燒錢砸出來的,停下來,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猜想三:按照之前融資的進度來看,如果凡客還繼續以往的燒錢代言營銷,這1億美元的新融資,對如今這般體量的凡客最多只能燒上一年。所以,營銷策略必然有所調整。拿到錢后的凡客在營銷上,想必會量入為出,不再像以前那樣用錢狂砸口號與品牌。考慮的最佳途徑或是打造爆款(不同于之前29元體恤,這樣低價位的營銷是造成造成凡客品牌“硬傷”的根本。未來爆款會考慮品質與毛利空間。)另一途徑,就是凡客達人與導購網站的內容合作。
猜想四:移動電商已是大勢所趨,阿里丶騰訊早已布局,以上關于凡客移動的數據不否定存在水分,可作為垂直電商中夾縫求生的代表,也不會錯過移動電商這一“快軌”,移動電商也是凡客未來融資議價的一大籌碼!
陳年在GMIC2013大會上對外公布,凡客從2012年2月開始做手機客戶端,到2013年5月,日訂單量3.1萬單,比去年同期的8000單,同比增長300%。并強調,凡客移動部門自己定的目標是,在2014年移動客戶端的銷售額要占到凡客整體的30%。
凡客已無太多退路,新一輪融資后的方向會愈加明顯,只待凡客幾天后的對外消息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