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晉江,是中國體育產業集群的一個縮影。從傍國際體育名牌大款到創自主國產體育品牌,晉江用一雙雙運動鞋先是敲開了中國體育產業大門,然后向世界體壇擴張。對于體育產業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的遼寧來說,得天獨厚的制造業優勢為未來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晉江離遼寧很遠,但晉江的思路離我們很近。記者借采訪CBA聯賽之機,走進了晉江,走近了這些家喻戶曉的國產運動品牌。
陳埭鎮是晉江下屬的面積只有38.8平方公里的小鎮,在地圖上根本無法找到,但如今卻是中國乃至世界最主要的運動鞋生產地。上世紀80年代初,這里遍布鞋業作坊,人們把半手工做成的鞋以很低的價格作為代加工的訂單,貼上耐克之類的商標,運到世界的各個角落。當時,陳埭鎮上許多家庭都將這樣的訂單看成發家致富的途徑,大家都很滿意這樣安逸的狀態。不過,也有人不安于現狀,比如后來的安踏老總丁世忠、特步老總丁水波……
“丁世忠和丁水波都是從陳棣鎮走出去的,也都被貼上了‘草根英雄’的標簽。他們的創業都是從十六七歲開始的,很不容易,也很勵志。像丁水波最開始就是和結拜兄弟憑著1500元,在陳埭的一條小河邊隨便搭個小竹棚,就叫公司了。丁世忠連這些錢都拿不出來,他就帶著父親資助的600雙鞋跑到北京去賣鞋。”作為國內知名的體育營銷專家,李宜澤多年來一直服務于安踏、喬丹等體育用品公司,談起這些事,他很有發言權。“以他們為代表的‘晉江系’的崛起,除了得益于抓住機遇之外,也離不開一些運氣的成分。 ”
和晉江走出來的大多數體育品牌一樣,在建立自主品牌之前,安踏也是一家代加工工廠。“那是在1999年,丁世忠花80萬元重金聘請當時中國乒乓球運動員孔令輝擔任安踏品牌代言人”。這件事現在看來沒什么大不了的,但在15年前,卻稱得上是爆炸性新聞。要知道,那時公司年利潤不過400萬元,拿出1/5來簽約一名運動員,這份魄力不是誰都有的。“丁世忠當時就是在賭,他不僅把賭注壓在孔令輝身上,還賭上了公司全年利潤,在電視上做廣告。幸運的是,他贏了”。
2000年悉尼奧運會,孔令輝奪得了乒乓球男子單打金牌,而安踏也在這場豪賭中摘得了勝利的果實,“我選擇,我喜歡”這句安踏廣告詞成了當時流行語,也給其他鞋企指明了發展的道路。“丁世忠贏了,今天我們才來說他的案例,但如果他輸了呢?恐怕早就沒有安踏這個品牌了。 ”李宜澤這樣感慨道。
李宜澤認為,晉江人愛拼,也敢拼,“2000年,丁水波的三興公司外銷生意正處于紅火時候,世界零售業巨頭沃爾瑪看到了三興公司的潛力,主動上門尋求合作。在許多同行都認為三興公司走了大運的時候,丁水波卻出人意料地拒絕了沃爾瑪的合作意向。當時人們都說,丁水波一定是瘋了。 ”但實際上,丁水波的目光要比一般人長遠,他清楚地認識到,與沃爾瑪合作確實能讓三興公司獲得更多生意,但也將斷送自己的品牌發展之路。建立自己的鞋業帝國,是丁水波一直的夢想,正是在這個夢想的支撐下,才有了 “特步,非一般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