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天之后,Gap(蓋璞)中國區總裁柯偉杰(Jeff Kirwan)將會離任。入華4年,經歷兩任負責人,這家年銷售額130億美元的服裝公司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一直沒有太大的起伏。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快時尚市場,作為后來者,在與H&M、ZARA等同類型消費品牌同臺競爭的背景下,市場留給Gap的壓力更大。
高管變動
最近幾天,柯偉杰很忙,他不停奔波于中國和美國總部之間進行工作交接。
一方面,他需要盡快將目前中國區的工作交給其繼任者Abinta Malik。同時,還要在美國盡快熟悉Gap品牌在全球的業務,為其12月19日的新職務——Gap品牌全球總裁做足功課。彼時,柯偉杰將結束其作為Gap中國區總裁的三年任期。
此外,Gap集團將在明年初迎來更高級別領導的人事變動。據了解,2015年2月1日,集團現任主席兼首席執行官Glenn Murphy將離職,接替他的是現任增長、創新及數字部門總裁的Art Peck。
這樣高級別的人事變動很自然地與Gap集團的業績相關聯。據11月份公布的三季報顯示,今年三季度Gap集團整體同店銷售同比下跌2%,其中Gap品牌跌5%,Old Navy錄得1%的增長,比二季度4%大幅放緩,Banana Republic持平。Gap三季度整體銷售總計39.7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39.76億美元輕微下跌,不及市場預期的40.4億美元。
“這樣的輕微下跌不會是高層人事變動的原因。”曾在Gap工作過多年的王竹(化名)對記者說。曾在多家美國公司任職的他表示,通常情況下美國公司的高管任職有兩種情況,一般是3年左右的任期,另一種是直接和業績掛鉤,如果任期之內業績下滑很明顯,則會重新作出調整。
“Gap此次的調整應該屬于前者,也是符合公司一直以來很謹慎的原則,不會因為短期小幅度的業績下滑就進行大規模人事變動。”
雖然Gap三季度的銷售有小幅下滑,但其凈利潤卻實現了4.2%的增長,從去年同期3.37億美元增加至3.51億美元。
而2007年7月開始擔任首席執行官的Glenn Murphy在位期間已經帶領Gap集團市值上升近2倍,凈利潤增長54%。
對于近期高管的調整,Gap方面對記者表示,Glenn Murphy是因為從Gap集團退休而離開。繼任者Art Peck在2011-2012年期間擔任Gap蓋璞品牌北美總裁,為品牌清理了多余庫存及升級門店,并參與了對運動瑜伽品牌Athleta和奢侈品零售商Intermix的收購。
王竹認為,目前Gap旗下Gap、Old Navy、Banana Republic三個品牌都是自有品牌,發展得比較穩定持久,而Peck參與了Athleta和Intermix的收購,對公司整體發展有很大益處。
同時,Peck正是看到Gap在大中華區的出色表現,才主導將Gap品牌全球業務交給柯偉杰。“我相信在他的帶領下,Gap品牌在全球的發展一定能取得同樣的成功。”Peck表示。
從2010年進入中國市場,截至今年11月8日首家進駐廣州的Gap門店開幕,品牌在中國內地、香港和臺灣地區共25個城市的門店數量超過100家,被認為是該品牌在中國發展的一大里程碑。
旗下品牌Old Navy在今年3月剛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已經覆蓋上海、無錫、蘇州、深圳,并于12月入駐北京。屆時,Old Navy品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在5個城市開設了7家門店。
與更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歐洲快時尚品牌相比,Gap在華的擴張速度不算慢。“但以Gap的實力來說,100家店肯定不算多,這與其一貫的謹慎策略有關。”一位熟悉Gap的人士對記者分析。在他看來,不像國內一些品牌動不動就開幾千家店,重數量不重質量,“Gap懂得控制自己的開店節奏,謀定而后動。”
后來者
雖然在有關Gap的戰略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描述,“中國已經成為Gap集團增長策略的重要部分,”但相比其他時尚服裝品牌,其入華時間卻慢了半拍。
1969年誕生于舊金山的Gap,曾經以最短的時間占領了美國休閑服品牌市場,實現了最大程度的擴張。流行天后麥當娜、中產偶像莎拉-杰西卡-帕克都曾為其代言,連萊溫斯基那件著名的藍裙子也來源于Gap。
“就像優衣庫的搖粒絨產品在日本風靡一時一樣,當年Gap一款經典的衛衣在整個美國流行,甚至可以說人手一件。”上述熟悉Gap的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