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前,NBA在中國做了一次周年紀念球鞋的微信搶購,1946雙鞋子,9分16秒內一搶而空。NBA之于中國籃球市場的吸引力,可見一斑。昨晚,NBA國際系列賽北京站開打,借中國賽十周年之際,NBA中國與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雙方結成長期合作伙伴,安踏正式成為NBA官方市場合作伙伴以及NBA授權商。
對于雙方而言,此次合作都希望改變各自在中國市場上的局面,安踏希望一兩年內執籃球市場牛耳,而NBA則期待能推動NBA產品在中國消費者中的占有率。
提升形象搶占市場
雖然雙方對金額諱莫如深,據說,NBA同匹克結束合作,安踏付出了每年兩億元的代價,可謂最近幾年中國體育產業投資之中的一個大手筆。“現在國內的體育產業呈現出這樣一個特征,有限的體育資源越來越集中在幾個大品牌之下,包括這次安踏和NBA簽約也是這樣。”資深體育產業專家張慶指出。
安踏最近出手闊綽,從競爭品牌中搶下硬骨頭:8月與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簽署合作協議,9月又與舉摔柔運動管理中心成功簽約。與上述兩項體育資源“舉國體制”不同,籃球是一項大眾運動。數據顯示,中國有3億人參與和關注籃球運動,這其中有80%的人喜歡NBA,在中國市場很難找到一個比NBA影響力還大的品牌。
大多數國產體育品牌,相比較國際體育品牌巨頭,還有差距。從對國內體育資源的爭奪拓展到爭奪國外體育資源,這些國產體育品牌實際目標仍是瞄準國內。安踏這次和NBA簽約,目的就是通過NBA這個在中國深入人心的品牌,尋找經營業績新的增長點。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介紹,此次與NBA中國合作,“有助于提升安踏籃球的專業度和影響力,增加消費者對安踏籃球的歸屬感。”他明確表示,希望通過簽約NBA提升安踏在中國籃球市場的占有率,最終將安踏打造成中國籃球第一品牌。
授權商標籠絡球迷
而對于NBA來說,這也是一次全新嘗試。除了共同推廣籃球運動,安踏史無前例地被允許進行NBA授權商品的開發,這其中不僅包括NBA的徽標,還包括各球隊的商標、吉祥物,甚至NBA全明星賽商標等。
在中國籃球低潮期時,誰能跟NBA沾上光,并能獲得獨一無二的權益,是盤活市場的關鍵,安踏拿下的可是整個聯盟。
張慶指出,“最近幾年,體育品牌對體育資源的爭奪,已日趨理智。大家都很冷靜,都很明確自己的目標,體育資源的爭奪,呈現出集中度提升的趨勢。”
跟安踏一樣,NBA對中國籃球市場同樣志在必得。蒙牛、哈爾濱啤酒等產品包裝上,都可以醒目地看到NBA的標識。但這還不夠,后姚明時代,如何站穩中國市場,并進一步拉攏球迷?畢竟此前,NBA中國的實體專賣店并不算成功,最終轉而向網店發展。
NBA總裁蕭華接受采訪中強調:“在選擇安踏時,實際上同時還有不少可以選擇的對象,經過各方權衡,最終選擇了安踏。”他甚至說,這個過程中還有自己的個人感情因素,“這些年與他們共事,覺得他們是可以信任的。”蕭華口中的信任,更多是希望通過安踏2000多家門店來全面推廣NBA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