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初,濮新泉抓住機遇,先后注冊了“今童王”和“芝麻開門”兩大童裝品牌,并把研發設計團隊搬到中國的時尚前沿——上海。在“今童王”總部大樓的展示中心,幾十款最新設計完成的兒童服飾后面搭配著海浪、沙灘的水彩畫背景,充滿時尚活力,朝氣蓬勃。
或許由于從事了童裝事業,濮新泉雖已過不惑之年,卻依然充滿活力和朝氣,他和他的團隊非常擅長接受新事物。
學會懶,學會感動
今童王也有自己的“四化”,那就是軍事化、學校化、家庭化、信念化。簡單的軍訓和看似有些教條的口號式管理,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每天這樣喊口號,做手勢,我們就會形成一個慣性。在公司的各個交流會上,員工們的開場白都是——各位親愛的家人,大家好。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軍事化、學校化、家庭化、信念化的企業氛圍,讓員工自己主動融入到品牌的文化氛圍中。”
“我欣賞我自己,我欣賞我的團隊,我欣賞我的公司。”能更多地去欣賞、贊美和贊揚,是使得年輕人自信心迅速成長的關鍵。這就是濮新泉用心打造的團隊文化,它與品牌文化緊緊融合在一起。
“在我們的團隊中,很多員工的年紀很輕,他們更需要得到認同、贊美和贊賞。比如說我也一樣,我欣賞我自己,因為我有事業心,我很負責,也很勤奮。我也欣賞我的團隊。我們每次去贊美一個人,我們之間的距離就在拉近。”濮新泉一邊說,一邊做著拉近的手勢。“這就是‘欣賞文化’,經過欣賞之后,互相的感覺都很愉悅,人與人之間會變得親切和感激。久而久之,我自己在這個團隊中,也覺得變年輕了。”
在今童王每個月的員工交流會中,員工們都會互相說出別人為自己做過的讓人感動的事情,說到令人動容之處,有的員工真的會掉眼淚。“懂得感激的人是快樂的人。”濮新泉這樣說。
“我也沒有想到,曾經做過的有些事情會對某個員工或者家人造成那么大的影響。這樣的場景讓我明白,一定要看重別人的付出,這樣才會給別人帶來快樂。”
學會快樂地工作,這是今童王每個員工的工作信念。快樂讓人和人之間變得簡單、親切,也使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他說:“如果我們的生活方式比較悠閑,那么一定會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身體。這幾年讓我深深體會到的是, 一定要平衡好事業、家庭、健康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我們每個人事業的成功,都來自于家庭的支持。我和一個朋友‘拉鉤’了,最起碼每個月要有一個周末去度假,我們原來都是每天工作13個小時的人。作為管理者,疲勞的時候思路容易不清晰。懶一下,其實不一定是壞事。”
老板懶,員工勤奮
經過一年的時間,在今童王的團隊“PK”會上,濮新泉巧妙地使員工們自己學會了制訂考核目標,如規范勞動記錄,減少遲到、早退,多做好人好事,并且學會分享等等。每提到這些,濮新泉都是笑呵呵的,他越來越“懶”,而員工們卻越來越勤奮。
“我們有個頗具特色的‘PK’會,是公司內部小團隊和小團隊之間的‘PK’。比如說,你們設計部做‘6S’管理做得如何?我們銷售部做業績做得如何?哪個部門綜合分數高,我們就會發給獎品。當然,做的不好也有處罰——20個俯臥撐,這是名列倒數第一的部門逃不掉的。”
這對于沒有跟上企業文化的部門則是一種激勵。在這樣的“PK”氛圍里,競爭產生了良性循環,團隊和團隊之間融合得非常快,各個部門之間的員工很快就會熟悉起來。
“小團隊會自發承諾——下個月我們團隊一定要得到第幾名。雖然體罰有點娛樂色彩,但是卻是個加深印象的方式。這一年下來,我非常有感觸。信念太重要了,當我們啟動信念,你周圍的能量就會聚集起來。經過這樣的訓練,這群年輕人的工作效率和積極性都會得到很大提高。”
對于濮新泉來說,培訓只是教會方法,企業要結合自己的要求去改善。就這樣,每一年今童王都會派部分員工去臺灣的一家公司學習,比如晨會的流程。企業信念和心理改善方面的內容都是今童王的員工從那里學到的。
“每一個人看問題時,其快樂和痛苦的角度是不一樣的。角度很重要,把心胸放開,即使失敗也會在失敗過程中學到什么,一個人要去問問自己為什么會失敗?這樣做人就不會很郁悶,自己的性格也會慢慢轉變。將這樣的理念導入整個團隊,團隊的氛圍也會轉變。”
在這家企業里,基本上新來的員工都會反映一件事:他們在原來的公司中接觸到的部門較少,溝通也很少,人和人之間很陌生。來到了今童王,每個人都會很快融入這個環境,而思想和心態的變化是不知不覺的。
“這樣的方式不但在我們員工內部中實施,也會被我們移植到省級代理和地區總代理中去。我們會請老師給代理商進行培訓,因為企業發展了,代理商必須跟上發展,這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今年,公司成立了人力資源部和培訓部,主要是為了服務好代理商,要讓代理商和企業一起成長。一個品牌的核心競爭力,是由內部員工和外部員工的共同努力組成的。”
當老板,當幕后人
以前今童王的大型活動基本上都是請外面的主持人,而現在廣場上的大型活動都是由今童王自己的員工來擔當,員工成為演員,而濮新泉則當起了導演。
“前段時間,我們給在公司工作10年以上的老員工每人發了一臺照相機,讓他們記錄生活和工作中的點點滴滴。”濮新泉認為,人性化的東西包含了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企業在發展初期,我們顧忌的事很多。隨著品牌的發展,我們每一年面臨的問題都不一樣。前幾年,有名氣很大的品牌來和我們商談合并事宜。我當時覺得,自己辛苦做的品牌實在難以割舍。現在回想起來,我會問自己,我們的終極目標是什么?是不是做一個更大的市場?而原來則沒有類似的想法。”
一次半公半私的歐洲旅行,讓濮新泉受益匪淺。在同行的朋友的身上,他得到很多啟發和感悟。
“從歐洲回來以后,我有了一個明確的思路,那就是企業內部的改善要再加快一步了。而我自己更堅定了目前的生活方式和事業思路。”
歐洲之行后最大的變化是,濮新泉刷新了對設計團隊的管理。
“我這次在歐洲看到,很多品牌對設計團隊的管理是非常具有借鑒意義的。很多品牌的設計團隊都積極去國際大都市里采集流行信息,而真正做設計的時候,設計師會把自己關在‘古堡’里,那里有大大的泳池和高高的圍墻。他們‘采風’回來需要安靜,這些設計團隊的上班時間很松散,甚至你睡在那里都行。他們要求的是做出好東西來就行,設計師們自己也很開心。”
大城市里壓抑的氛圍的確很難讓人做出“放飛心靈”的作品。而在這樣的環境中做設計,這種工作方式讓濮新泉很震撼。雖然他們自己的設計團隊在露臺上安裝了咖啡機,但相比之下,這個差距還是很大的。
“設計師每天的工作都是很緊張的,這次從歐洲回來,我和設計師們說,不管任務是否完成,每個周末都不要加班。我甚至在想,在一些環境不錯的會所,如果那里的花費不是很昂貴的話,那么可以考慮給設計師們辦個會員卡,讓他們放松心態,這樣才能產生好的設計作品。”
此次去參觀歷時71屆的佛羅倫薩展會,濮新泉更堅定了一個信念,自己要站在另一個角度思考問題。
他說:“歐洲很多品牌有故事,有生活方式,知道自己要服務于什么階層。我們的未來肯定也是走向這個方向。到外面走走,我確實很有收獲。其實現在的老板更像一個制作人,而我們的團隊打造的品牌才是真正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