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駐扎在服裝批發檔口里的代理商,為了滿足日常工作所需,也需要建立一個“團隊”。很多代理商把這個團隊里的主管稱為“店長”,其他成員稱為“店員”。先不說這個團隊是否完善,是否能發揮出最小作用,其組織架構本身就非常模糊。
在團隊建設中,組織架構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組織架構體現了對整體工作內容的分工、協調與合作。所以,在任何一支團隊的建設上,我們首先需要考慮的是,我們為了完成目標需要做哪些工作?這些工作中哪些屬于一個類別,可以讓一個人或一個部門來完成?這些時間和空間順序是怎么樣的?各個工作部門之間該如何銜接與合作?比如我們想燒出一道菜,首先需要買菜,然后是洗菜、切菜和炒菜。那么一家飯店的廚房,就要有采購、洗菜、切配和廚師四個基本職務。
那么,對于代理商而言,有哪些工作需要做呢? 首先需要開店,然后需要管店。在組織架構的設置中,除去進行渠道建設的市場開發部部門以外,最核心的是兩大部門:一個是科學、合理地把貨鋪到店鋪的部門(商品部);一個是把貨盡可能多地銷售出去的團隊(督導部)。
有的人以為,組織架構越健全,就代表公司越大,給人的印象就越正規。其實組織架構的設置需要把握一個重要原則——簡單,特別是小型公司或者業務量并不大的企業,更要如此。比如一定中小型飯店,如果把它的廚房分為采購部、洗菜部、切菜部和廚師四個部門,效率有可能會很低。當客人催促的時候,廚師一定會責怪切菜工切得太慢,或者其他菜切得太晚,而影響了這道菜,切菜工也會責怪洗菜工洗得太慢,洗菜工責怪采購挑選的菜不太干凈,采購責怪廚師制作的菜太復雜……最終由于互相責怪,自然會聯系工作效率。如果我們將這些部門進行簡化:取消采購部,由供應商直接送貨,并由老板直接監管;將洗菜與切菜合并成半成品部,并制定相應規定與時間管理要求;廚師炒菜,并由前廳服務部進行時間管理。如此簡化之后,程序少了,效率也就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