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縮產品周期,加速供應鏈;改變傳統零售服務形態,到網上去貨比萬家,這是美邦兩條可持續發展的策略。供應鏈和網購,正是服裝企業在如今競爭中的突破點。美邦已思考得很清楚,做中國zara要贏在供應鏈和營銷。
從大消費趨勢來說,衣食住行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四大領域,其中,“衣”又將首當其沖。
從我自身所處的服裝行業來說,我認為中國的服裝行業還處于起步階段,正面臨如何做、如何學會做的階段。學會做品牌只是一個開始,需要再轉為精細化管理。對美特斯邦威(以下簡稱美邦)而言,我希望朝著這條路進行轉型。怎么做?我以為:一是確保供應鏈的精準;二是提升終端的表現力。假如美特斯邦威做好這兩點,我相信未來擁有更多的成功機會。
供應鏈,加速度
隨著zara、h&m、c&a、gap、uniqlo等國際服裝快時尚品牌在中國的成功及擴張步伐加速,美特斯邦威為抵御他們的進攻,付出了很大的競爭代價。
我們推出的me&city,一度被外界認為是失敗的案例,但現在的me&city也發生改變,慢慢變得有序發展。我們是在競爭中學習對手,同時又在找出自己的優勢。假如從服裝的色彩、款式、版型工藝等三大技術看,盡管我們在色彩把握和款式創新上,與國際服裝快時尚品牌有差距,但在版型工藝上,我們自認更了解中國消費者。除此,在和國際對手比拼中,我們逐漸認識到,真正的戰場其實是在供應鏈和營銷。
先談供應鏈整合。服裝快銷行業,款式的淘汰速度是蘋果的5倍,甚至10倍以上的速度。因此,在公司內部,我力求在供應鏈管理上,做到有“周計劃”的上市系列,即,每周有不同系列上市,且有不同系列被淘汰。為什么我會推出這樣的策略?因為,按現在消費者喜新厭舊的速度,服裝的趨勢流行或一個產品系列,也就兩周,或最多維持一個季度,因此,供應鏈必須為適應市場而調整。
到網上,比萬家
第二個挑戰,就是營銷拓展。我們于2010年踏入電子商務,推出的“邦購網”也是對自己傳統模式的顛覆,我們不知道從線下搬到線上,結果會怎樣。但從大的趨勢來看,我們在戰略上沒有犯錯,因為消費者越來越傾向網購。
盡管為了不影響上市公司的業績,我們將“邦購網”暫時剝離出去,但它仍是集團的戰略棋子,我們希望它能探索出成功模式。為什么我們還是看重這塊資產?很簡單,你去問消費者,互聯網給他帶來什么改變?你就知道這是服裝企業不可躲開的戰場。
把網上的事弄明白,的確是很大的挑戰,因為互聯網顛覆了我們固有的模式。從傳統模式來說,消費者過去是貨比三家,但在互聯網,甚至移動互聯網,消費者比的是萬家,更易做出選擇。
我看到很多傳統廠商抱怨互聯網毀滅了他們,相反,我卻認為互聯網應該是品牌商的福音。過去大家使用的粗放型、快速享受紅利時代的經營模式看似被顛覆了,但這同時又是新的機遇。我相信,盡管從短期看,傳統企業要改變經營模式存在痛苦,但只要把品牌做好,就可以和消費者建立更好的關系,也更容易讓品牌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