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括Zara、H&M、Asos、Gucci母公司開云集團在內的64家時尚奢侈企業承諾到2020年,將進一步推行可持續發展措施。作為致力于可持續發展及循環生產的全球時裝協會GFA成員,每個企業都提交了可持續設計、舊衣回收利用以及到2020年使用再生紡織品的具體目標,GFA將在5月份發布一份進度報告。
而此次承諾在2020年推行可持續發展的時尚企業中,快時尚的加入引起行業的特別關注。庫存過高一直是快時尚的一大難題,其中H&M最為注目,拋開不久前發生的種族歧視不說,去年10月,丹麥一個名為Operation X的電視節目指控H&M每年焚燒12公噸未出售衣物,且自2012年至今已累計銷毀60公噸。
該節目派記者跟蹤調查了H&M去年6月的尾貨去向,表示親眼看到這些衣物被運入了丹麥一家廢物處理公司,然而H&M對調查情況予以否認。不過經過一系列的試驗和取證,H&M最終老實承認了定期燒毀衣物的行為。據了解,快時尚處理尾貨的方式無外乎就是轉售、捐贈、剪毀、焚燒和填埋等,而H&M選擇的卻是破壞力最強的焚燒,焚燒時從染料和其他材質中產生的大量有毒氣體將直接污染大氣層。
事件發生后,丹麥都靈設計學院教授Else Skjold斥責道,在業界眼中,H&M的做法是非常虛偽的,打著“可持續發展”的幌子,實際上無甚作為。
同年,倒閉制衣廠Bravo Tekstil員工藏在Zara衣服里的小紙條再次將快時尚推上風口浪尖。“你要買的這件衣服是我做的,但我沒有得到它的報酬?!边@張藏在Zara衣服里的紙條被曝光后,快時尚品牌背后的供應鏈生態環境再度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
2016年7月,Bravo Tekstil在一夜之間破產,該廠倒閉前的3個月,工人們主要為Zara、Mango和Next等快時尚品牌生產服裝,其中有75%的衣服供應給Zara。遲遲沒有領到薪水的140名員工成立了討薪組織,希望Inditex集團等品牌商可以承擔部分責任,要求Zara賠償他們的損失,并支付他們三個月的解雇工資和遣散費。
事件發生后,Inditex集團并未積極采取措施解決問題,而是拒絕承擔責任,引起人們憤慨,媒體們的矛頭紛紛指向Zara,美國商業媒體《Fast Company》在一篇報道中指出,由于未對欠薪工人提出的補償作出及時反應,Zara的品牌聲譽與形象或已受到嚴重的損害。
據《2017年“全球杰出青年”年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氣候變化和人類對自然的破壞”連續三年被認為是最嚴重的全球性問題;第三大全球性問題是“社會不平等”,這兩項都和時尚產業有關。由此可見,作為未來的消費主力的千禧一代,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