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現在各個品牌的球鞋都做成套襪的設計。這東西怎么就一夜之間火起來了?
套襪的設計真的好嗎?確實,不管你是不是潮流狗,或者是人們口中的 sneakerhead,應該都能發現,最近一段時間,球鞋的設計正在發生一些變化。
以前的球鞋鞋面都是這樣的:
但是最近一兩年,各個品牌都把鞋面做成了一塊布,看起來就像是一雙襪子一樣的。
有這種低幫的,長得像船襪的款式:
甭管它是高幫還是低幫,總之這種編織鞋面給人的感覺就是,會更貼合腳面,而且看起來好輕的樣子。要認真的回答這種設計是怎么火起來的,這我還真說不準,只能說是憑我的記憶跟大家聊聊吧,要是有哪里講得不對的地方,歡迎在評論區指正哈。
具體說來呢,其實這種鞋面技術也就是這幾年才火起來的,中文里暫且叫它 編織鞋面吧。反正各個品牌會起一些拗口的英文名字,比如說 nike 的叫 flyknit,puma 的叫 evoknit,adidas 的叫 primeknit。
你看各個品牌的英文名字里,都會用「 knit」這樣一個單詞結尾,這個單詞的意思就是 「 編織物」。這種鞋面的本質,就是一塊帶有彈力的布。
他和傳統鞋面最大的區別就是,他是一體的。傳統鞋面會有鞋舌、鞋面、后跟等等部位,而這種編織的鞋面,就是一塊完整的布。
而這種整個鞋面就是一塊布的做法,在我印象當中,是 nike 在 2014 年底發售的一雙球鞋,帶起來的風潮——sock darts。
你知道,在日本有一個叫藤原浩的白頭發老頭,道上的人也有叫他潮流教父的。不管他是不是真教父了,反正當時這雙鞋子,就是 nike 和他聯名推出的。
這雙鞋子一上市,果然又驗證了藤原浩點石成金的能力,一時間這雙鞋子在市面上就是有價無市的狀態 。大概就是從這雙鞋子開始,編織一體化鞋面開始真正流行起來。
隨后的故事你們都懂的,先是 adidas 做了一雙叫 ultra boost 的跑鞋,用的也是編織鞋面。隨后的 NMD,還有 yeezy 350 都是編織鞋面:
那也就是說,這種編織鞋面就是 2014 年開始有的咯?倒也不是。
其實之前提到的 sock darts 這雙鞋子并不是 2014 年才設計的,早在 2002 年,這雙鞋子就在 nike 內部研發,并且在 2004 年上市了。
不過當時只是以 藤原浩 個人的名義,在日本地區賣了 幾千雙而已:
主要還是因為這樣的造型設計,在當時一堆正常的球鞋里面,顯得太另類了。
不過不得不承認,nike 的理念確實很厲害。整雙球鞋的設計,就是想要讓鞋面能夠完美的貼合雙腳,用 nike 的話來說,就是想要達到人去控制雙腳,而不是鞋去控制。
而這樣的設計理念,也并不是 2002 年才有的。早在 1984 年,nike 就設計了一款叫 sock racer 的跑步鞋,這雙鞋可以說是編織鞋面的原型了。雖然很丑,但是可以看得出,當時就已經有了要完美貼合雙腳的設計理念。
當然了,這種一體化的編織鞋面,之所以能夠普及開來,其實也和生產工藝的進步分不開。
別小看了這種編織鞋面,講道理,從生產工藝的角度來說,要比傳統鞋面復雜很多。傳統鞋面,會有很多黏貼、縫合的步驟,需要人工參與,而這種一體成型的編織鞋面,完全靠機器織出來 。
雖然是省了人工費用,但是由于編織鞋面是完全靠機器編織,在控制機器編程的部分,是個大難題。所以這種一體化的編織鞋面剛剛設計出來的時候,并不能做到大規模生產,只能是小批量的,類似于實驗項目生產。從實際的產品來看,確實是 nike 的 flyknit 結束較早上市。但實際上,adidas 的 primeknit 技術也是差不多時候成熟的,據說兩者為了更早的搶占市場,還打了一場官司 。
雖然在比較初期的時候,各個廠家也并沒有做到徹底的一體化編織鞋面,不過這種編織鞋面的生產技術,為后來的眾多產品打下了基礎。
之后 nike 推出的 free 系列,就率先用上了完全編織的鞋面 。
那么認真的說,這種鞋面技術好不好呢?好,而且非常好。
要知道,鞋子一直以來,一個很大的難題就是,他作為一個標準化生產的產品,如何去適應千變萬變的腳型。你像歐洲人的腳就普遍偏長,而亞洲人的腳就會偏寬。如果要生產一雙能夠適應所有人腳型的鞋子,那只有同一雙鞋,根據不同的市場實際情況,生產不同的鞋型。
你像 New Balance 的跑鞋,就會根據不同的寬度,單獨設計尺碼,常見的有 D 寬,2E 寬等等 。
而一旦有了這種帶有伸縮彈力的編織鞋面,就不用考慮那么多合腳的問題,不管你的腳長成什么樣,只要不是太離譜,都可以比較完美的貼合腳面。
就穿著舒適感來說,確實是球鞋的一大進步。
另一大優勢就是輕。不管他是什么材料做的,說破天了就是一層布,要比原來的豬皮、牛皮之類的輕很多,這一點對于穿著體驗來說,也是革命性的 。
我自己是覺得,這種編織鞋面技術,是這么多年來,在球鞋身上真正發生的、有意義的革新,在未來,肯定也會看到幾乎所有品牌,都會采用這種鞋面技術。只是誰先誰后的問題。
不過要說缺點的話,比較明顯的就是穩定性的問題。
由于整個鞋面就是一層布,所以對運動過程中腳部的保護作用就非常弱。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 KOBE 9 籃球鞋,那是比較早期使用全編織鞋面的球鞋,恰巧當時科比的腳踝受傷,所以你看,為了保護雙腳,nike 就把鞋幫做成了變態的高度 。
而在之后的一些產品,大多是通過兩種方式,來保證鞋子本身的穩定性。要么是加高鞋幫,讓鞋子包裹雙腳的面積增大,來穩定球鞋。
要么就是在鞋后跟,加上足夠穩定的 TPU 片,這樣雙腳落地的時候會比較穩定。典型的產品就是 adidas 的 ultra boost 跑鞋 。
雖然說,如果真的是劇烈運動,編織鞋面的穩定性還是不如傳統球鞋,但是就日常穿著來說,不管是舒適性還是腳面的貼合程度,都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