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場上最令人趨之若鶩的時尚新品只賣109美元,產地并非巴黎或者米蘭,而是美國緬因州的一個小鎮,令全球時尚達人震驚不已。戶外休閑巨頭里昂·比恩推出的一款不起眼的全天候徒步靴——比恩靴,去年12月的訂購顧客已多達10萬人。包括里昂·比恩CEO克里斯·麥考密克(Chris McCormick)在內,沒人能指出究竟是什么原因推動了目前的熱潮。該公司銷售的戶外產品使創始人比恩的后人變得非常富有。據估算,該家族的凈資產總額為18億美元,這使他們首次登上了福布斯最新編制的美國富豪家族榜。
1.歷經蕭條
入職數十年 比拼質量引來搶購熱潮
“我們曾預測今年銷量會大量增長,但是實際增幅達到了預測的兩倍。”今年59歲的麥考密克表示。他是在里昂·比恩效力了32年的老員工,在歷任掌門中,只有他不是創始人比恩的后人。麥考密克于1983年正式加入公司,31年來先后擔任過多個職務,2001年,他接任創始人比恩之孫擔任該公司首席執行官。目前公司主席是創始人比恩的重孫。麥考密克說,他很感謝比恩家族將公司委托給他經營。
麥考密克在備忘錄中寫道,在過去這十幾年,公司度過了9·11事件后的經濟蕭條期,后來,還通過有效的管理方式從2008、2009年的經濟大蕭條中走出,“公司在這些經歷中不斷壯大,財政穩健,無負債”。
而這股搶購潮的興起,有一個原因是毫無疑問的,那就是質量。在福布斯首次編制的美國最佳雇主排行榜中,比恩公司綜合排名第五位,在服裝和戶外設備制造商中高居榜首。同時,該公司2014年的營收達16.1億美元,并且預計今年還會進一步增長。據福布斯估計,這家私人持股公司的利潤率徘徊在10%左右。
2.草根團隊
“員工是秘密武器,也是競爭優勢”
那么麥考密克擁有什么樣的團隊呢?顯然要草根得多,而麥考密克對此非常知足。“這些員工真的是我們的秘密武器,也是我們的競爭優勢,”他說,“因為他們是如此優秀、如此敬業,我覺得他們遠遠勝過了其他零售商的員工。”
比恩公司的公關負責人羅琳·畢姆說,公司規模正在不斷擴張。公司員工的構成非常多元化,尤其是相對于緬因州這個95%的人口是白人的州。麥考密克表示,制造業工人的語種有40多個。有些工人來自菲律賓、多米尼加、索馬里等地,他們和土生土長的緬因州人一起切割、縫紉。緬因州本地人構成了公司的大部分員工。這也是一家相對老齡化的企業,員工的平均年齡為48歲。
3.專注熟客
“別人進軍互聯網,他們在開實體店”
緬因州商會會長達納·康納斯表示,比恩公司近年來在一個特別艱難的零售環境下生存了下來。“當其他人都進軍互聯網的時候,他們在開實體店。”他說。
2009年,在線訂單正式超過了電話和郵購訂單,這時公司從核心上講依然是一家郵購銷售公司。它的許多熟客成長于電子商務熱潮興起之前的時代,現在依然習慣于電話下單。
一次午班期間,在比恩公司的諾斯波特客戶服務中心,工作了28年的萊伊·考辛斯正在安慰一名來電客戶,對方似乎無法撬開他訂購的LED頭燈上的電池蓋,他不想在沒有照明的情況下冒險進入明尼蘇達州天寒地凍的室外,因為他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我明白,”考辛斯說,“我也是老人。”近年來,公司不得不訓練其電話客服中心的工作人員,將他們強大的電話客服能力運用于回復電子郵件,回應社交媒體上的問詢,進行實時聊天。
4.未來發展
“我喜歡打進攻,而經濟衰退期必須防守”
在在線客服評級機構StellaService的月度基準報告當中,麥考密克領導的比恩公司一直排名榜首,擊敗了巴塔哥尼亞等同行業競爭對手。報告采用的衡量指標包括發貨速度、退貨便捷度和通信質量。
“他們在這方面毫無保留,”StellaService的營銷負責人泰·麥克默恩說,“關注度、產品知識、政策知識——它們在所有渠道都是一致的。”
比恩公司很快就需要再招一批零售員工了。今年3月,CEO麥考密克宣布了一項計劃,到2020年之前,要將比恩公司的實體店數量增加三倍。如今,這家戶外休閑巨頭在美國運營著25家門店。公司的目標是在五年內將美國門店數增加到100家,同時在日本、中國等主要海外市場增設網點。
明年,該公司將關閉其在班戈的電話客服中心,“由于網絡的緣故,通話量已經下降,”麥考密克說,“我們現在有三個電話客服中心,我們真的不需要那么多了。現在的業務正在從郵購銷售向網絡銷售轉型。”2014年5月19日,麥考密克宣布計劃將于2016年3月正式退休,卸任公司職務。麥考密克在備忘錄中稱,之所以這么早公布可以讓公司更平穩完成過渡,有更多時間去尋找他的接任者。
作為一家私有制的百年企業,由于近年來運營策略得當,公司已連續四年實現經濟穩定增長,截至2014年2月23日的2013財年,該公司銷售收入達15.6億美元 ,比上一年度增長3個百分點。
“現在是時候走出去,增加銷售和搶占市場份額了,”麥考密克對公司今后的發展充滿信心,“我喜歡打進攻,在經濟衰退期間,你必須防守……確保你活到翻身的那一天。”對于自己的未來,麥考密克說還不確定做些什么,但他不打算完全退休,“還有其他的市場等著去發掘,還有其他人等著去接觸……”
背景:品牌始于生活細節
比恩靴原本面向的用戶是獵人,而不是南部大學生或者以趕時髦為目的來模仿伐木工人的城市居民,而這兩類用戶都是眼下這場搶購熱潮中的生力軍。20世紀初葉,在緬因州格林伍德土生土長、極端熱愛戶外運動的公司創始人里昂·比恩經常外出打獵,可回到家時鞋子總是濕透。
于是,他雇了當地的一位補鞋匠來開發一雙防水長靴。第一款里昂比恩產品郵購目錄是一份三頁的傳單,他在1912年分發給了狩獵同好。在最開始訂購的100雙鞋中,有92雙遭遇退貨;橡膠鞋底總是開裂。于是里昂·比恩貸款400美元,打算完善他的靴子。到了1917年,他已經在弗里波特開起了店鋪。四年后,他給自己的緬因狩獵鞋申請了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