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有哪家實體店不玩體驗?法國老牌體育連鎖品牌迪卡儂也不例外。但優雅慣了的法國人卻一反常態不走高大上的范兒,反把“初級”體驗玩得風生水起,還在行業走衰中逆勢而起。
除了滑板鞋,還有輪滑場
體育用品市場衰退,電商攻勢猛烈。體育用品店的日子不太好過。
但迪卡儂卻又在中國開店了!平均4000多平方米的大店,迪卡儂在中國已開了108家。2014年年底,其在重慶店試營業開業當天,就創下了迪卡儂單日銷售紀錄。
這是什么情況?李寧、安踏、361°等國內品牌向高端轉型受挫,陷入困境;耐克、阿迪等國際品牌花大錢做營銷推廣,效果平平。迪卡儂卻大肆開辟線下實體大店,鮮有廣告,市場份額仍雄踞前三;而其電商平臺在呈300%增長的同時,線下平臺也保持了50%的增長。
迪卡儂逆勢崛起,原因正是其引以為豪的“體驗”——迪卡儂實在不是一個正經的大型運動超市。
體育用品店首要功能當然是陳列,但迪卡儂的陳列卻是為體驗服務。重慶新開的迪卡儂門店的下午時光,放學的小學生占領著帳篷和蹦床,踩著自行車和滑板車滿場飛奔,儼然正在游樂園。
在這里,顧客可以隨意試用產品,而貨架旁邊總會有一個活動區。比如店里正中一圈,放置的是輪滑相關產品的貨架,但中間的空地有一個輪滑場,貨架上的頭盔和全套護具都可以隨時取用。
而在每個賣場外,都有籃球場、羽毛球場和五人足球場,顧客可以在此試用,迪卡儂也會定期舉辦比賽和各種活動。
店員的工作一般是要推銷產品,但迪卡儂店員的任務,卻是培訓和陪玩。
在迪卡儂上海花木店的高爾夫球區,一名叫Jimmy的小伙子正在向顧客示范揮桿的正確姿勢。從握桿到站姿,然后是揮桿,一氣呵成,動作專業且利落。Jimmy是這個商場的部門經理,他的另一個身份是老撾前高爾夫球國家隊隊員。
迪卡儂的店員大多都有專業運動員訓練或從業經歷,他們可以給成年顧客來一堂專業的體育培訓,也常常會陪著孩子切磋各種球技。
而從體育用品店的“本分”來說,從常見的體育服飾、球類、健身產品等運動用品,到國內市場上比較少見的馬術、潛水、沖浪等運動用品和設備,迪卡儂也一應俱全。
但其所有的產品系列,總有一兩款低至“白菜價”:49元的速干衣、不到200元的登山鞋……價格要比市面上同類產品低至少20%,質量卻絕不是地攤貨水準。
鑒于這種喧鬧的、物美價廉的氣氛,用“菜市場”來形容迪卡儂可能更合適。
看起來,這都是很“初級”的體驗模式。早在數年前,國美控股曾經投資設立國美體育,意圖復制體驗模式,但并沒有開花結果——大店、員工、低價、陳列……都容易復制,但迪卡儂的“初級”體驗卻不僅僅停留在店里。
“神級”菜鳥體驗
如果回到迪卡儂的法國總部,又能看到另一個不務正業的設計中心——這個號稱僅次于雷諾(法國汽車品牌,擁有法國最大的工業設計中心)的法國第二大設計中心,看上去就像個運動場。
產業園區的草地上有人在踢足球,旁邊有人在揮舞高爾夫桿,還有帶著各種市面上從沒見過的運動器械的人們在操練……這些“運動員”正忙著測試迪卡儂設計的運動產品,但他們不是什么專業人士,都是迪卡儂的員工。
這種“初級”的測試,是迪卡儂有意為之。他們想做的,就是入門級產品。
耐克等體育品牌們不大愛把自己與迪卡儂放到一起,因為似乎沒必要,迪卡儂的定位,明明就是球類、輪滑鞋等體育設備,不以服飾為主打;而那些高精尖的專業高端體育設備商,比如有“運動鞋中的勞斯萊斯”之稱的索康尼、奧運會運動員用的羽毛球拍尤尼克斯,也不與迪卡儂為伍——因為他們的產品太“傻瓜”了,很多都是為“運動小白”準備的。
體育用品的專業性能越強,價格就越高。比如高級別專業跑鞋可以根據跑步偏好和腳掌形狀調整鞋底,而入門級跑鞋只需要輕快、減震。迪卡儂的產品往往是能滿足基本的運動需求,以低廉的價格推出,體育消費金字塔底部的大量運動外行都愿意嘗試。
但迪卡儂的入門級,又不全意味著技術含量低。“傻瓜”的另一層含義就是外行也能方便使用。2012年迪卡儂推出了只需兩秒就能打開的戶外帳篷,而此前搭好一個帳篷需要兩個成年人花費至少半個小時,這種懶人帳篷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市場追捧,同行紛紛跟進。
從設計開始,迪卡儂牢牢掌握著自己的產業鏈,90%的產品都出自自主品牌,并在自己的門店銷售。既要保證入門級的專業性,還要壓低成本,讓菜鳥花低價就能體驗運動的美好。
迪卡儂奉行全球采購,其有一個自動訂貨系統,在每天晚上七點,系統會根據當天的銷售量自動計算第二天的配貨量。這保證了生產的靈活性,降低了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