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產業龍頭Nike(耐克)為在2017會計年度前達到年營收目標360億美元,規劃關鍵的成長策略,在于提高女性運動市場的成長。為達到這項目標,Nike在2013年指派資深執行長蒙坦(Amy Montagne)負責領軍女性運動業務。蒙坦不負眾望,2013年Nike的女性運動業績成長近12%至50億美元,超越公司整體總營收9%的增幅。Nike看好這市場有足夠商機,業績可望在2017年前成長超過70億美元,占公司總營收的20%。
富比世雜誌指出,Nike不是唯一看見女性運動市場為業績成長關鍵來源的品牌,許多運動品牌包括adidas、Under Armour和Lululemon在內,都認為女性運動是營收增長重要動力。Nike正推出一系列與Under Armour和Lululemon同樣客群的產品。Nike的傳奇緊身慢跑褲(Legend Tights)針對主要產品為緊身褲的Lululemon。Nike和Under Armour都推出自家瑜伽與體能訓練的產品線,以爭取更多市場。
目前大多數運動服飾公司的營收多來自男性運動市場。Nike在2014年的總營收中,女性運動營收僅占18%。儘管如此,這些服飾製造商仍深信,銷售數據尚未完全反映出女性參與運動的比率。根據美國勞工局統計,每位男性每日健身與運動的平均時間,是女性的兩倍。由此來看,女性年輕族群還有很大的商機。
Nike傳統以來的業務發展,是將自家品牌與受當地影響與歡迎的運動連結在一起。舉例來說,Nike最初在美國是以籃球服飾和鞋款的製造商與批發商起家,之后再向外掌握其他運動的配件漸進發展。在歐洲,Nike主要發展足球市場,之后漸漸在運動裝備市場中壯大,成為主要十大城市偏好的運動品牌。Nike對女性市場的行銷策略也是如此。
Nike可借鏡Lululemon,這家公司當初成功看準瑜伽是美國成長快速的運動,如今已擁有廣大的女性客群。Lululemon提供數個應用程式(App)讓人們不僅可找到瑜伽中心,還可找到對同樣運動有興趣的人,之后再推廣活動,并針對已建立起的客群銷售自己的產品。2013年,Lululemon已賺進16億美元的營收。從那時起,Lululemon大部分的營收都來自平均一條80美元的女性瑜伽褲。
Nike也可借鏡adidas(阿迪達斯)在中國大陸的行銷方式。adidas體認到中國大陸民眾對運動的主動參與度并不如歐洲與北美洲。多數中國大陸消費者認為運動是娛樂活動,不視為必需的生活方式。adidas利用這樣的思維,推動名為「和我的姊妹們一起運動」的行銷活動,主要為女生們穿著adidas服飾配件一起運動玩樂,因此受到非常熱烈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