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奢侈品品牌商們熱衷對個體工商戶們進行打假維權;另一方面,消費者向這些品牌提出維護自己權益的要求卻很難得到保障。記者調查發現,消費者去諸如Hermes(愛馬仕)、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Chanel(香奈兒)等奢侈品牌專柜,提出驗貨要求時,均會遭到拒絕。不提供驗貨服務、不出具正規的書面鑒定,這已成為大部分奢侈品牌的“潛規則”。
而很多大牌旗下的假冒商品專屬鑒定中心也是“藏在深閨人未識”,以Chanel(香奈兒)為例,不管是登錄其中國區官網,還是撥打114查號臺,抑或是通過互聯網搜索,都無法查到Chanel(香奈兒)品牌的聯系電話。這導致很多消費者在進行維權時投訴無門。
遼寧大宸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成方興表示,按照我國現行法律的“誰主張,誰舉證”,消費者維權往往需要公證購買假貨的過程,這一過程往往昂貴而漫長。而具有辨別真假能力的品牌旗下鑒定中心往往處于“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狀態,更是讓消費者求償難上加難。“在很多品牌商看來,品牌被山寨也是在擴大品牌影響力,有的品牌方不僅不在乎被山寨,甚至樂于看到品牌進入大眾化流行視野。”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說。“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網上銷售的國際名牌80%是假貨。許多的國際品牌在中國有代工廠已經是行業潛規則了,但是中國消費者心中卻一直認為奢侈品一定是原產地的商品。由于這些國際品牌代工廠的存在,一些貨品非正規渠道的流出,導致的結果是品牌自己都不知道這是真貨還是假貨。而一旦這些品牌鑒定出了問題,很多地下的事情就浮出水面了。”周婷說。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品牌商只針對零售端的商戶進行維權,而不去深究背后大的供應商的根本原因。”周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