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誰是“全球第一足球品牌”,耐克和阿迪達斯這兩家體育用品巨頭之間還未分出勝負。
耐克品牌全球總裁特雷弗·愛德華茲(Trevor Edwards)在世界杯期間的一次電話會議上,宣布了一場“大捷”:巴西世界杯上,穿著耐克的球員人數,比穿著其他品牌的球員總人數還多。不過,阿迪達斯在世界杯決賽當天就扳回一城:冠亞軍球隊,均由其贊助。
而這場圍繞足球的較量,如今還在繼續。
7月14日,阿迪達斯宣布和英超俱樂部曼聯簽署一份為期10年的合同,阿迪達斯將從2015/2016賽季開始贊助曼聯球衣,贊助費總計7.5億英鎊(約12.6億美元)。
這份合約,金額之高,創下了足球俱樂部球衣贊助的新紀錄——此前紀錄的保持者是西班牙足球俱樂部皇家馬德里,每年的贊助費為3100萬英鎊,贊助方同樣是阿迪達斯。而相比曼聯現在的贊助商耐克提供的每年2350萬英鎊的贊助費,新合約的數字更是高出兩倍多,它也宣告了曼聯同耐克自2002年起長達13年的球衣贊助關系的結束。曼聯和阿迪達斯均未對這份合同對《第一財經周刊》予以置評。
“體育贊助在運動服裝品牌領域是賣方市場,好的體育俱樂部對運動品牌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因此可以不斷抬高贊助金額。”北京橙光線市場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崔英善對《第一財經周刊》說。崔曾在體育營銷公司八方環球和盈方體育傳媒有限公司工作多年。
享有“世界第一聯賽”稱號的英超,每年以18億英鎊的收入在世界各國足球聯賽中遙遙領先。而體育用品公司對于競技能力良好的英超球隊有著強烈渴求,這也給了那些希望打開足球市場大門的公司一個機會。
今年1月,阿森納和彪馬簽署了為期5年總額達1.5億英鎊的球衣贊助合同,年均贊助費直逼皇馬的價位,而之前耐克的贊助費每年為800萬英鎊。
在阿迪達斯放棄對利物浦的贊助后,2012年,新百倫旗下的勇士體育和它簽訂了贊助協議。在進入英超之前,勇士體育以生產曲棍球以及冰球裝備而聞名。
同年,美國體育服裝品牌Under Armour也贊助了托特納姆熱刺。“本來大家都不太知道它,但贊助了英超俱樂部后,大家都知道了。而且英超對亞洲、新興市場的增長都有影響力。”崔英善說。
而對于曼聯的球衣贊助爭奪,早在6個月前就已經開始,勇士體育和彪馬也都曾考慮過競標。最終,阿迪達斯付出“天價”贏得合同——阿迪達斯與NBA聯盟30支球隊簽訂的11年的合同也僅花費了約2.3億英鎊。
在曼聯之前的贊助者耐克看來,這個代價顯然太過高昂。事實上,對于這份合同潛在收益的質疑,也使耐克退出了這次競爭。它在一份聲明中稱:“任何與俱樂部的合作關系都必須是互惠互利的,目前我們收到的條款并不符合耐克股東的利益。”
如果從曼聯去年的競技表現來看,耐克不無道理。去年,曼聯收獲了近20年來的最差戰績,排名英超僅第七位,這讓它無緣歐洲冠軍聯賽。
但曼聯是全球粉絲最多的俱樂部之一,根據其官方公布的數據,2012年,它已擁有6.59億球迷,其中一半在亞洲。
龐大的粉絲群體意味著強大的購買力。2013年,曼聯創下了3.63億英鎊的收入最高紀錄,是英超俱樂部中最高的,贊助相關營收也同比增長了44.1%。它擁有堪稱龐大的贊助團隊,除了球衣,其胸前廣告歸雪佛蘭,訓練場地和設備贊助商是怡安保險,通用汽車則贊助了襯衫;從2013年1月15日起,娃哈哈和中國建設銀行也成為其在中國的贊助商。
“這次合作對挖掘銷售潛力而言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大事件。我們預期在雙方合作期間,總銷售額可以達到15億英鎊。”阿迪達斯首席執行官赫伯特·海納(Herbert Hainer)表示。阿迪達斯不僅提供隊服和周邊產品,還擁有印有雙方品牌的全球獨家產品銷售權。
阿迪達斯需要曼聯。在足球這個其傳統優勢領域,耐克帶來的挑戰越來越大。阿迪達斯預計,截至2014年11月底的2013/2014財年,足球相關產品收入將達27億美元,這將超過耐克2013/2014財年的23億美元。
但耐克1994年才開始涉入足球業務,而阿迪達斯在足球領域已有66年。過去20年里,耐克已侵蝕了阿迪達斯在足球市場的不少份額。
阿迪達斯“天價”簽約曼聯,可以看做是對耐克的一次強硬回擊——特別是在兩家公司對于誰是“世界第一足球品牌”爭得不可開交之際。
接連放棄了曼聯和阿森納這兩支炙手可熱的球隊后,耐克目前握有的英超俱樂部贊助合同只剩兩份:曼城隊和女王公園巡游者隊。
作為全球最大的體育公司,耐克此舉或許源于自身定位的改變。現在,它更愿意被視為一家技術公司。“耐克做這種贊助的時候,會傾向于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消費者互動及營銷活動上。”崔英善說。
畢竟,要將球隊的影響力轉化為品牌自身的銷售業績,并不只是把Logo放在球衣上這么簡單。如何設計球衣、針對不同市場開發不同的產品、市場渠道怎么推廣、采用什么樣的廣告營銷方式,這些都要具體的市場計劃。
足球場上,阿迪達斯和耐克這兩大體育用品巨頭之間還遠未分出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