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8日,優衣庫在華南最大的旗艦店在廣州維多利廣場盛大開業,4層的大賣場擠滿了眾多慕名而來的人群。就在離優衣庫維多利亞店不遠,2011年已經開業的優衣庫太古匯店依然紅紅火火。一條商業街上,兩家超大規模旗艦店相差不到500米,再一次證明了優衣庫在消費者心目的超高人氣。
坐落在廣州天河商圈維多利廣場的優衣庫門店,于2014年3月28日開業,是中國華南最大的旗艦店。
近年來,當傳統實體商業集體陷入“電商恐慌潮”之時,以優衣庫、ZARA、H&M等品牌卻加快了中國內地開店速度,在市場掀起了一股強勁的快時尚(專題閱讀)風暴。其中,來自日本的優衣庫表現的尤為搶眼。根據2013年上半年的統計,優衣庫在海外門店數達到410家,在中國就有212家,占據門店總數一半以上。
截止2014年10月,優衣庫全國總門店數達312家,遙遙領先ZARA、H&M等快時尚品牌。
在服裝行業及其不穩定的中國商業市場,優衣庫究竟憑什么在行業競爭如此激烈的中國市場穩扎穩打?并成就優衣庫在中國的商業地位?
曾經步履維艱,如今來勢洶洶!!
優衣庫是一家著名的日本服裝品牌,由日本迅銷公司建立于1963年,最初是一家銷售西服的小服裝店。早在2002年,優衣庫登陸中國市場,那個時期主要的競爭對手是名聲遠揚的佐丹奴、班尼路等這樣的知名品牌。
然而,優衣庫的中國市場開拓之旅并非一帆風順,一開始未能延續在日本的風光。由于門店持續的虧損,品牌不得不陷入了價格戰的泥潭,甚至一度面臨撤離中國市場的危機。到2005年底,優衣庫在中國一共才開出9家庫門店,其中有2家已關閉。
從2006年開始,優衣庫重新布局在中國市場。到2014年的上半年,統計數據顯示優衣庫在中國的總門店數已經高達312家。猶如打了雞血般的營運速度,讓優衣庫成功躍居同期發展的ZARA、H&M等快時尚品牌之上。
優衣庫在中國的快速擴張讓其在眾多快時尚品牌中脫穎而出。
在這幾年期間,究竟發生了什么?讓曾經敗退中國的優衣庫可以自信的回歸中國市場?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踏上擴張的步伐?
快時尚逆襲,大環境改變了優衣庫的命運
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曾經坦言:“在世界舞臺無法競爭,就無法存活于日本市場”。而中國市場就是柳井正暗言的世界舞臺。經過前幾年的慘敗,似乎讓優衣庫意識到,如果還是沿著日本環境的發展套路將優衣庫定位在中國市場運用,幾乎不太現實。
2006年,ZARA在上海開出首店被追捧,快時尚概念被引出。伴隨著中國商業地產的大肆擴張和零售空間的迅速增長,優衣庫仿佛看到了新的方向,開始加快了在中國服裝市場的開店步伐,趕上了好時機。之后的幾年時間,包括UNIQLO、ZARA、H&M和C&A等這些快時尚品牌愈發扎堆,并以旋風式的速度在中國服裝市場刮起快時尚風潮。
而優衣庫也憑借H&M、ZARA、C&A等快時尚品牌的相繼進入中國,才真正擺脫了和佐丹奴、班尼路等大眾品牌的糾纏,走上了快時尚品牌的這一條康莊大道。
被貼上快時尚品牌標簽的優衣庫,逐漸的在中國市場找到感覺,并試圖開辟著它全新的商業模式復蘇之路。
消費人群定位:不走大眾路線,改走中產階級路線
優衣庫自進入中國初期就被定位為“大眾品牌”,與其于日本市場定位如出一轍。那時候日本優衣庫的營銷口號是“以市場最低價格持續提供高品質的商品”的大眾品牌,但日本所謂的大眾幾乎可以解釋成為中國中產階級以上的水準,和中國的概念完全不同。所以,優衣庫在中國并不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兩地客單價約相差10倍。當時的中國管理層則認為必須在價格上作出調整,因此犧牲了設計和質量。
為把價格降下來,中國市場的產品面料全部都有改過標準,使得產品品質與日本市場差距明顯,這些以低價銷售而改造過的商品并未獲得中國消費者認同,甚至一度被中國內地市場視為一個低檔品牌的尷尬局面。
經過調整后,優衣庫把自己定位成一個中產階級品牌,才真正在中國市場上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然而,在找到自己定位的優衣庫也絲毫沒有松懈,無論是在定位、選址、商品陳列、品質與服務的質量上都嚴格要求,開始計劃優衣庫在中國市場的道路,鞏固其地位。
陳列大有學問,優衣庫呈現“百搭”理念
優衣庫的服裝多為基本款式、適合百搭,價位較低,產品實用性廣泛。服裝的陳列講究以超級整理術凸顯倉儲式陳列效果,不僅細致到每個貨架的陳列高度,每一件衣服陳列在貨架的對齊方式都有嚴苛的統一標準。雖然是極其簡單的商品整理工作,但優衣庫也要求店員做到極致。
各種商品搭配陳列,整齊的擺放和擱置貨架臺上,把模特置身于透明的圓桶內展示,完全展現“百搭”理念。
在服裝的搭配選擇上,優衣庫銷售的服飾類型很多,不同的服飾之間都有密切的聯系,優衣庫積極利用不同服飾活動之間形成的協同優勢。例如,在以外衣為主打的基礎上,適當地配套一些休閑的內衣,又比如,在銷售衣服的貨架上,同時還有帽子、圍巾、鞋襪等一系列的相關產品,使之形成一個有效的業務體系,主副業務相輔相成。
位于天河維多利廣場店四樓的兒童服飾區域,同樣展現優衣庫獨有的商品擺設,色彩斑斕,引人注意。
UT概念店是優衣庫品牌中的全新獨立形象,特有的“優衣庫印花T恤”每季推出多達1000種T恤系列產品,試圖打造時尚王國。
優衣庫在中國煥然一新的除了產品和獨特商品的百搭效果陳列擺設之外,還有從日本移植而來的細致服務,這也是優衣庫在中國市場大受消費者歡迎的原因之一。
優衣庫的成功秘笈=領先成本戰略+SPA經營模式
從優衣庫的整體產業變遷看,以往發展水平較高的日本纖維行業在一定程度上正面臨衰退,而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纖維生產地和出口國。為此,日本迅銷公司將生產重點放在了中國,利用空間距離小、文化傳統相近的優勢,優衣庫在日本本國并沒有一家生產廠家。
從上世紀90年代以后,優衣庫90%以上的產品都是在中國生產。在日本,同種面料的成本估計要高出15~30%,同樣的勞動力成本可能要高出11%。這足于說明優衣庫利用中國廉價勞動力降低經營成本的意圖。
與眾多同樣從中國進口服裝的企業相比,優衣庫的不同之處是其嶄新的經營運作模式——SPA模式(即SPA制造零售業模式,是從最初的商品策劃、面料開發、生產加工、物流直至銷售,所有過程全程100%控制的策略。)這種SPA經營模式將顧客與生產者直接相連,擯棄了通過代理商、中間商等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徹底實施低成本經營。
優衣庫在短短幾年中迅速的成功崛起,主要是多年來與中國伙伴的精誠合作和“中國制造”的結果,這也成了-其在中國市場進一步發展的強大基礎。
憑借著這個戰略優勢,優衣庫開始在中國市場擴充,進駐大型商場和設立專賣店,但并沒有打開多種銷售渠道,廣告以及其他的推廣形式較少。優衣庫銷售渠道單一,為在中國市場扎穩腳跟,優衣庫便開始尋求更廣闊的發展計劃。
雙線作戰,優衣庫銷量扶搖直上
不僅是在線下實體店的擴張速度令人稱奇,優衣庫在線上也打下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2008年4月16日,優衣庫在中國品牌服裝零售業率先推出網購業務,和阿里最終敲定,成立優衣庫天貓旗艦店,而那時的優衣庫在國內直營店鋪數量僅為11家。
通過成立淘寶網店的計劃,優衣庫便開始宣稱要在國內每年開設80—100家實體門店的目標。在線下,優衣庫擴張門店的計劃還在不斷蔓延,而另一邊線上,則靠著淘寶網在中國擁有強大的網絡零售商圈實力,將銷量快速提升,對于一個服裝企業來說,這無疑是正確的選擇。
目前中國網購市場正在快速發展階段,而優衣庫早早就開始試水電商平臺,如今已實現通過網絡渠道拓展中國市場的目標。從這兩年的雙十一當天的銷量來計算,優衣庫更是把ZARA、H&M等快時尚品牌緊緊拋在尾根,在阿里雙十一銷量前十排行中嶄露頭角。
優衣庫的成功,中國必然是最大的功臣。而中國市場對優衣庫來說,也有著不言而喻的地位。柳井正曾說過:“優衣庫的成功有一半依靠中國人。”除了中國是優衣庫最大的海外市場,還擔負優衣庫90%的生產任務,每年接近6億件產品產自中國,同時超過50萬中國人為優衣庫努力工作。
在過去十幾年間,優衣庫已摸索出中國市場的生存法則,其也正雄心勃勃地制定下一個目標:2020年優衣庫在中國的店鋪數預計達到1000家,成長業績實現五倍的增長。雖然優衣庫在中國未來的市場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但不管變數如何,如今的優衣庫正靠著生存本能不斷快速吞食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