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全球高級執行副總裁潘寧宣布,優衣庫將于9月30日在上海開出其全球最大的旗艦店,“淮海路上的獨棟樓房,又是一個轉角的店面,能被我們拿下實屬偶然”。
不僅如此,優衣庫還計劃在未來每年開設80到100家店鋪,而且所有店鋪都將采取自營模式。按照目前中國大陸212家門店的規模,優衣庫足以超過ZARA、H&M等品牌,成為國內門店數最多的外資服裝企業。
面對國內服裝企業的頹勢,優衣庫顯然持有不同的態度。潘寧表示:“中國中產階層的人數還在不斷擴張,優衣庫在日本有850多家店,尚未達到飽和。而中國國土面積是日本的20倍,所以中國短期內不可能達到所謂的臨界點。”
優衣庫并非沒有意識到高速擴張的難處。此前在選址時,優衣庫只注重于一線城市和少部分二線城市,這主要是考慮外資品牌的定位。但隨著這些地區的市場競爭加劇,優衣庫也開始考慮更廣闊的區域。潘寧表示:“大規模開店的要求之下,僅靠一線城市顯然不行。我們會隨著國家城鎮化建設的推進,配合經濟發展趨勢,更多選擇在三四線城市開店。”
針對優衣庫“賠錢賺吆喝”的質疑,潘寧介紹:“優衣庫在華的每一家門店都是賺錢的,100%有盈利。”但他并未透露優衣庫在國內的具體業績。
優衣庫精細的銷售策略調整一直為業界所稱道,2012年春節后,優衣庫通過每周的詳盡數據統計,敏感地意識到國內市場的萎縮,因此選擇大幅促銷,躲過了去年的風險。而美邦服飾、森馬服飾、中國動向等國內服裝企業就未能逃脫高庫存的魔咒,在過去一年飽受煎熬。潘寧認為,優衣庫在這一點上優于其他競爭對手。
2012年,優衣庫在日本本土銷售額為70億美元,公司曾計劃到2020年,其中國大陸的銷售額達到110億美元。對此潘寧表示:“這一計劃沒有調整,有信心能達到。因為中國市場大到不可預計。”
此次同優衣庫一同進駐上海旗艦店的,還有迅銷集團旗下GU、PLST等其他四大品牌。這些品牌是首次進入中國,將在旗艦店中享有專門區域。潘寧明確稱:迅銷集團并不打算復制這一“打包推廣”的賣場模式。因此這四大品牌在國內的開拓方式還是個謎。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優衣庫之外,GAP也在近期宣布旗下品牌Old Navy將在中國開店,地點同樣選在上海。外資服裝品牌大戰的序幕或許由此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