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拉鏈的上市公司正計劃去美國,拿下耐克和阿迪達斯的訂單,“我們的品質已經非常好,現在越來越得到國外品牌的信任?!迸c此同時,中國五金工業協會正在幫助中國的服裝輔料企業獲得走出國門的機會,并幫助其樹立知名品牌的形象。在協會的幫助下,國內年輕的創業者甚至可以走進國際競爭對手的企業中,進行參觀學習?!艾F在,我們的產品正在逐步獲得認可,但是我也意識到,管理方式和投入不足是重要的問題。”一位參觀的企業“創二代”代表向中國五金工業協會會長表示了擔憂。
事實上,中國是服裝生產的第一大國,中國也是服裝輔料生產的第一大國,但是中國服裝協會近期的調查顯示,中國內銷市場的增長率正在下降,真不得不讓人憂慮。國際品牌ZARA和優衣庫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在不損失品牌影響力的情況下,在自身店面中打折。這兩大品牌的低庫存率讓中國同行望塵莫及。國際品牌在應季就會出臺一系列的折扣措施,定期、定時地循環打折。而中國企業受到其代理模式的限制,在直營店中不敢打折,稍有折扣動態就會被代理商和經銷商指責,說其破壞了合作精神。由于其加盟模式的限制,代理商一面極力反對直營店打折,另一方面又偷偷將庫存進行處理,賣給超市,從而損害品牌利益。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品牌進超市的渠道下沉狀況,與其利益關系密切。最終,中國品牌與國外品牌的競爭力之爭,其本質就變成了渠道之爭。
但是,作為經銷商和代理商對此也十分委屈,他們積壓了大量的庫存,趕上年景不好的時候,一年到頭的利潤也只是賺下了一些庫存而已,這并不能轉化為經濟效益。因此,不擇方式清理庫存也是他們的必然之選。這其實,是中國品牌在為自己選擇的成長路徑買單,當年一夜之間發展上百家加盟店,并以此作為上市的資本和前景買點,現在又反作用于品牌,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現在中國企業面臨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品牌復制的問題了,而是品牌管理問題,只有品牌管理能跟的上,才能對渠道有話語權。而現在,從品牌復制到管理復制,中國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