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文書寄達匹克體育的維權代理機構泉州市名牌研究會。薄薄的兩頁文書,標志著匹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在浙江的品牌維權行動贏得首場勝利,標志著泉州本土知名品牌主動維權并索賠追償的商標維權之舉,獲得了一次里程碑式的勝利。
“與此同時,通過文書裁判,確認被告的生產銷售行為屬商標侵權,要求其立即停止并不得再次侵犯原告的商標專用權,凈化了原告品牌的生存環境。”身為泉州市名牌研究會會長和福建省保護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實務專家組成員,林棟梁一手操辦了這場維權訴訟。他告訴記者,對商標侵權行為進行民事追償,這標志著經歷了品牌培育期之后,泉州的品牌開始進入主動維權的品牌成熟期。
可采用三種方式進行維權
事實上,匹克在浙江的商標維權行動,2012年12月6日本報在《本地品牌頻遭仿冒侵權——異地維權破解“成長的煩惱”》一文中就已深入關注。當時曾提醒廣大企業,工商部門查處之后,可“通過后續的民事索賠程序,依法求償。”
“在媒體的持續關注之下,我們在靜候侵權方走完權利救濟的法定時效之后,啟動了相應的民事索賠訴訟程序。”林棟梁告訴記者,后續的民事訴訟通常無需另外搜集證據,工商部門作出并已生效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就是訴訟獲得勝算的最有力證據。
“對于商標侵權行為,通常采用的維權方式有三種,一種是委托公證機關到侵權地公證取證;另一種是向工商部門舉報,令其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還有一種情況,如果涉案金額特別巨大的話,可以向公安機關舉報其犯罪行為。”一律師事務所主任施純樸告訴記者,無論采取何種方式,在獲得能夠證明對方涉嫌侵權的文書材料之后,都可以據此提出相應的民事索賠訴訟。
民事追償彌補企業維權成本
“通過商標侵權行為進行民事索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侵權行為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損失,以及維權過程所付出的成本。”在福建奧維商標事務所相關負責人看來,本地企業打造一個知名品牌,成本不菲。而侵權仿冒行為往往發生在異地,一方面對品牌的無形價值造成巨大傷害,另一方面具有較大的隱蔽性,企業取證難,維權成本高昂。相應的民事索賠,可彌補企業部分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