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成品壓力,服裝企業的原材料庫存壓力也很大。清明節期間,北京商報記者在市場中發現,幾乎所有服裝品牌都拿出“跳樓價”來吸引顧客。然而,有消費者注意到,有些被折價銷售的“今年新款”其實是之前款式的改版。對此,有專家分析稱,這一現象正凸顯出服裝企業的原料庫存壓力問題。
清明假期三天,西單各大商城的大部分品牌店都打出了減價促銷的標牌,“5折、滿300減100”,商家血拼的氣勢空前。記者在美特斯邦威店看到,到處都是“一件8折,兩件6折”的標識,雖然店員及公告稱,促銷的都是今年新品,但是明眼人很容易發現,賣場內很多款式的衣服都是舊款上面稍加改動。“整個賣場就像一個多年庫存的大雜燴,”一位消費者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被發現新品款式雷同不止美邦一家,另有一位經常購買衣戀旗下品牌PRICH的消費者表示,她也看到,今年有一款上衣,僅是在袖子長短上進行了改變。對此現象,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表示:“商家將積壓的布料用于新品是造成今年新品設計與舊款相似,并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將原材料用于服裝新品是服裝企業的無奈之舉。“雖然有損企業的品牌形象,但也是服裝企業的最優選擇。如果不采取此種方式處理積壓原材料,企業將蒙受較大虧損。”熊曉坤說。“而這也正反映出,當前服裝企業在面臨成品服裝庫存高企的同時,原材料方面,尤其是布料庫存壓力同樣比較重。”另一位長期關注服裝業發展的業內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