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各商場櫥窗內舊貌換新顏,色彩亮麗的春裝打起了頭陣,但市民對于選購春裝普遍不太熱情,直嘆“太貴了。一件T恤,動輒就上千元,吃不消啊”。
近日,記者走訪太原市幾家商場了解到,今年春裝的價格齊刷刷地漲,不少消費者選擇直奔商場的打折區,打折區的服裝銷售情況比往年要好。
樣式差不多同款襯衣今年漲三百
“昨天約好友逛街,本來興致很高,但一看到標價就很郁悶。”太原市民吳蔓也算是白領,月薪6000元,父母都是公務員,平時的收入多數就是買了衣服,可近日她的逛街經歷讓她連連吐槽,“價簽上標著三位數的多半是吊帶背心,現在一件普通的純色襯衫都要1000多元,更別說桑蠶絲和亞麻質地的。”
和吳蔓有相同經歷的劉名璐說:“我喜歡穿MOJO的衣服,前兩天在專賣店看到一件新款襯衣,和我去年買的樣式差不多,就是換了個花色,就從1280元漲到了1580元。”劉名璐在常買的幾個品牌專柜里轉了一圈發現,多款女裝的價格都有所提高,“面料多半是聚酯纖維,和去年相比,款式也只是在細節部分作了修改,價格卻好幾百元,心動卻不敢行動。”
想為自己添件新衣,卻挑不到一件性價比高的春裝,標價動輒四位數以上已不足為奇。24日上午,記者來到太原市開化寺街華宇購物中心,雖然是周末,但逛街的人并不多,各品牌春裝都擺在櫥窗或專柜門口等顯眼位置。一件寶姿的藍色風衣標價5680元,面料是普通的聚酯纖維,店內導購表示只有金卡會員才能享受新裝打九折的優惠。JIMANNO品牌的導購則表示:“舊款有低于1000元的衣服,今年的新款基本上都在1500元以上。”記者走訪發現,低于1500元的都是輕薄的雪紡衫等類別。而論性價比,導購指著一件面料較厚的灰色外套:“售價2360元,很劃算。”
在太原市桃園南路和新建路的臨街商鋪,不少夏裝已上市,但春裝依舊不打折,和去年相比又漲了不少。記者看見,一件外貿原單T恤,賣價280元,雖然這個價格在專賣店算便宜的,但和前兩年市場普遍150—200元一件的價格相比,漲幅不小。“小店里的衣服也不便宜,想花一二百買件像樣的衣服還真是不好找。”太原市民小林感嘆。
所有上漲費用都追加在銷售末端
面對價格一路高漲的春裝,服裝銷售商也叫苦連天:“原材料漲價、工人工資也漲,這部分的漲幅只能追加在銷售末端,分攤在消費者身上。”據中國棉花交易網數據顯示,3月中旬,國際棉價漲幅擴大。另外,聚酯等合成纖維在亞洲的交易價格比半年前上漲20%—30%;用于生產運動服的聚酯長纖維也上漲約20%。此外,品牌服裝的多層代理制度也是服裝加價的另一個原因。一件服裝從工廠到柜臺,中間要經歷多重代理銷售的環節,而每一個環節的毛利增幅都在增長。一件成本100元的T恤,經工廠到省級代理最后再流入高級代理商手中時,價格就翻了兩番,而最終進入商場零售終端的定價則由品牌知名度決定。華宇國際精品商廈市場部趙女士介紹,品牌新款服裝的價位會結合原材料成本、品牌價值、廣告宣傳等定價,商場不會干涉。
經營服裝生意多年的徐棟說,服裝行業涉及面多,在流通環節中,只要有一方面漲價,衣服的售價也會水漲船高。而近兩年,包括人工、物流、倉儲、運輸等費用都在上漲,所以零售價必然會漲。一般品牌可能加價率在5倍左右,知名品牌甚至能達到10倍。如果是臨街商鋪,租金也會逐年增長,所有的這些費用最后都有一個整體的核算,之后分攤在每件衣服上,因此服裝的定價是常換常新。
■小貼士
面對誘人的春裝,該如何入手才能淘到實惠,做到性價比最高呢?采訪中,一位服裝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了一套省錢攻略。
看時間。要是逛商場,就一大早開門了就去,店員會考慮到是第一筆生意而給打會員折扣,如果是幾千元的衣服,打九折就可以省幾百元,也比較劃算;而逛臨街商鋪則選下午甚至臨關門的時候,“也是同樣的道理,趁著收攤關門,或許會給你一個滿意的折扣。”
看區域。“我現在逛商場,都是直奔打折區,如果沒合適的才去看新款。”上述人士說,“也可以先看新品,看看最近流行什么,選好款式和質地后,直奔打折區尋找接近的那一款。
看款式。最后就是衣服的搭配,像打底衫、T恤衫、直筒褲等,每年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買這些基本款式的衣服時,就要考慮搭不同的外套或裙裝都能穿,這也是省錢的一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