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長假即將到來,不少憋了一冬天的市民開始籌劃去戶外旅游,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這也寓意著戶外運動的春天已然降臨。相對于運動品牌市場而言,戶外用品市場近年來一直保持著穩定高速增長,也讓很多商家開始爭搶這塊新的市場蛋糕。但是晨報記者走訪市場后發現,戶外運動仍然只屬于小眾市場,很多消費者對于戶外用品并沒有專業認識,購買的也大多為專業戶外運動的周邊產品,眾多商家眼中的戶外市場這塊蛋糕,其實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好吃。
商家爭搶戶外用品市場
隨著戶外運動成為了越來越多人愿意奉行的一種生活態度,戶外品牌成為了各商家的心頭好,京城各大商場、購物中心、奧特萊斯店內,探路者、樂斯菲斯、戈爾特斯、哥倫比亞、哥倫布等戶外品牌均有身影。此外,隨著戶外品牌市場的吸引力越來越大,阿迪達斯、李寧、凡客都紛紛染指,欲切分這塊誘人的蛋糕。
有業內人士表示,2008年其實是運動品牌和戶外品牌的分水嶺。商場內的運動類品牌從2008年開始增長幅度放緩,商場也按消費者需求把部分運動品牌更換為戶外和休閑類品牌。原因之一是奧運會前運動品牌過熱,奧運后運動品牌的熱度下降。其次是更多人的生活方式從運動轉向了戶外休閑。而此時,戶外品牌迎合了現在中國市場消費者的需求,更多的消費者需要靠戶外運動方式來減壓。據了解,這兩年的戶外品牌發展是大勢所趨,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運動類品牌的發展都沒有戶外品牌快,包括產品研發,推廣手段,國內運動品牌更有點跟不上腳步。運動品牌所展示的產品在功能性方面比較單一,這是運動品牌競爭處于弱勢的原因之一,國內市場中的戶外品牌的起步晚,所以至少還會有5年以上的增長區間。
有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內戶外市場快速發展,而戶外品牌也漸漸成為更多人關注的對象。戶外品牌的銷售,保持了多年持續增長的態勢,近兩年整個行業保持30%-40%的增長。戶外品牌奧索卡渠道市場部孫娜曾表示,中國的戶外行業量級較小,發展也剛起步,比起運動品牌還是相去甚遠,但近兩年發展迅猛。隨著戶外品牌在百貨店中的地位不斷提升,百貨店也成為了戶外品牌銷售的重要渠道。如今一到假日節點,百貨店的促銷活動中,總少不了戶外用品的加入,戶外用品也豐富了百貨店的商品品類,可謂是雙方利好。
專業店無奈成為服裝店
近日,記者走訪了來自法國的運動專業超市——迪卡儂。臨近春日出游高峰的來臨,不少市民都選擇在周末購買一系列的運動商品。記者在迪卡儂公益西橋店內發現,戶外登山專區內,不少市民正在挑選沖鋒衣,然而旁邊的登山手杖、登山鞋卻少人問津。在交款區內,由于周末客流較大,5分鐘內便有17名顧客完成交易,然而記者發現絕大多數消費者購買的是服裝類商品。在迪卡儂公益西橋店內,記者看到沖鋒衣、戶外運動褲、T恤等商品都有不小的折扣,而相對專業的戶外用品則價格較高。采訪過程中,消費者表示:“迪卡儂的衣服很便宜,我經常來買,至于戶外用品,我也沒多專業,基本上沒有想過要買。”
雖然戶外概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所接受,并被熱捧。然而在專業概念推行處于初期的國內戶外市場,專業店往往淪為服裝店,或是運動商品的奧特萊斯。不難看出,戶外市場蛋糕雖誘人,但是要想吃好、吃大還需要市場不斷發展與商家的不斷摸索。
“泛戶外”商品更受追捧
近年來,戶外概念并非僅僅局限于一小部分專業人士、也并不是只有登山、徒步、攀巖才可以穿戶外產品,通過近兩年鞋服行業的種種動向表明,一股強勁的“泛戶外”風已吹來。
市場中不少鞋企搶食“泛戶外”市場,這不僅是體育用品市場增速放緩,競爭日趨激烈所做出的調整,更是戶外產業每年的大增幅讓眾多企業看到了發展的藍海,因此義無反顧投身其中。
傳統戶外運動裝備從高端向中低端傾斜。強調戶外產品功能的同時,加強款型設計的新鮮、時尚元素,將產品的場合定位延伸,是很多戶外鞋企、戶外品牌的一個思路轉變。而一些室內運動裝備商由專業運動逐漸向時尚、休閑的方向靠攏,目的也是迎合越來越明顯的運動時尚化、戶外化的趨勢。
專業的戶外市場局限短期難以突破,蛋糕實在有限,提出的“大戶外”、“泛戶外”的概念來擴大市場涵蓋,去廣義戶外擴大市場范圍也不失為解決生存和發展之道。
專業人群才能捧大蛋糕
盡管戶外品牌地位不斷提升,戶外商家也打出“泛戶外”等時尚戶外概念以吸引更多消費者,然而戶外市場蛋糕要越做越大,離不開專業戶外人群的引導與戶外發燒友的推動。當專業戶外人群規模達到一定的數量級的時候,戶外用品行業品牌大眾化的趨勢將放慢,國際專業品牌勢必關注中國專業人群市場;在國產品牌中,完全專業性戶外品牌將出現或穩定;完全大眾戶外品牌也將穩定。
戶外達人作為戶外運動的專業人士,往往更在意戶外服裝、登山鞋、輔助工具的專業性,相比百貨店中戶外品牌主打“泛戶外”概念、玩轉時尚,戶外達人往往更青睞專業店。這也是未來戶外品牌、戶外專業店應考慮的問題,即戶外用品市場前景廣闊,但要想真正摸準行業脈搏,卻還需找準定位。對于阿迪達斯、李寧等運動品牌開拓戶外用品市場,酷愛戶外運動的戶外達人姜先生表示,盡管運動品牌推出的戶外產品價格遠低于專業產品,但自己仍然不會考慮購買,因為已經建立了對品牌的信任,不會隨便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