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福州檢驗檢疫局發布福州市出口企業節后用工情況調研報告,結果顯示,重點大型企業返工率較好,而部分中小企業返工率較低,特別是鞋類、服裝等輕紡行業。
據了解,2月25-28日,福州檢驗檢疫局對轄區33家出口企業開展了節后用工情況調研,涉及電子信息、機械制造、鞋類、服裝、食品等行業企業。
重點大型企業返工率較好
福州檢驗檢疫局共調研了華映光電、福祿鞋業、清祿鞋業、中鋁瑞閩、閩侯閩興等19家行業龍頭企業或勞動密集型企業,78.9%的企業返工率達到90%以上。
比如:中鋁瑞閩板帶有限公司、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福建奔馳汽車工業有限公司、長樂錦江科技有限公司等行業龍頭企業返工率都達到95%以上,用工人數過萬的連江清祿鞋業有限公司返工率也達到了90.1%。
數據顯示,大型企業整體就業環境較好(工廠地理位置較好,交通便利,生活配套齊全,有一定休閑娛樂設施),用工待遇較高(企業工資、福利待遇在同行業中屬于中上水平),發展前景良好(企業規模較大,訂單相對穩定),擁有良好的企業文化及強大的企業凝聚力,對員工有著較大的吸引力。
同時,由于一些企業產品技術含量較高,如中鋁瑞閩板帶有限公司,招工主要面向大中專(本科)院校畢業生,因此技術工人流動性不大。
返工率最低的僅為33.3%
調研顯示,節后返工率較低的主要集中在鞋類、服裝等輕紡行業、電池制造企業以及部分中小型企業。
福州檢驗檢疫局調研了建樂鞋業、順大、凱帝等14家企業,返工率均低于75%,輕紡行業企業占到61.5%,返工率最低的福州開發區華比珊榕服裝有限公司僅為33.3%。
主要原因包括:地理位置較偏遠,交通不方便,生活配套較差;企業訂單淡旺季明顯,容易出現訂單斷層,導致工人流動性大;同一個工業園中互相“搶工人”嚴重;輕紡生產企業加班時間較長,生產環境較差,若周邊出現電子產品企業,往往工人容易選擇工作環境較好的工廠;小企業用工機制不健全,勞動合同不完善,養老醫療等保障措施未到位。
而飛毛腿電池有限公司返工率低一是由于部分員工系通過與中介公司簽約外派到該公司工作,目前簽約合同已到期;二是該公司自辦的飛毛腿工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尚未畢業,尚無法充實到生產一線;三是企業員工的工資待遇水平較低,安全保障度低,員工選擇了跳槽。
企業費盡心思招工留人
據了解,不少企業提前準備,創新手段吸引員工,取得較好成效。
比如:閩侯閩興編織有限公司,積極營造企業文化氛圍,打造花園式生產環境,提高工人福利待遇;閩侯倍特家居有限公司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已全部到位,未到位人員多數為外省的油漆工人及普工,公司采取電話確認的辦法與未到崗員工聯系,預估在一周時間會全部到位;福建龍和食品實業有限公司固定員工約700人,季節性臨時工最多時可達800人,企業派專人到建陽、白沙等地進行招工,于當地農閑時期招聘員工進廠,對該部分季節工,企業采取了專車接送以及包吃住的方式,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一些企業對介紹老鄉熟人進廠有額外獎金200-500元/人不等;長樂紡織企業則將年終獎留至節后發放。
福州檢驗檢疫局建議,有關部門應指導企業通過引進先進設備等手段應對用工緊張;人力資源部門則要推廣校企聯合開展訂單培訓的模式,以產業工人替代農民工。此外,企業應采取多種招工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