絨服兩天銷售增長50%、網上小店一個月賣出15萬單暖寶寶……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冷”周末,一些從事“暖生意”的商家有點笑不動。記者采訪發現,在經濟大環境低迷的當下,雖然不少企業面臨成本上漲售價難漲的困境,但通過銷售和管理等方式的創新,他們正在“突圍”。
兩天賣出5000件羽絨服
氣溫降至冰點,羽絨服趁勢熱銷。上周末,滬上首家羽絨奧特萊斯在光大會展中心開張,寒冷的天氣助推這里幾十家品牌羽絨服熱賣。
“周末兩天總共賣出5000多件羽絨服,而此后隨著氣溫再度走低,銷售紀錄可能還會再創新高。”羽絨奧特萊斯主辦方——上服集團品牌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桂林昨晚告訴記者,中山公園龍之夢9樓城市奧特萊斯和茅臺路上服商廈羽絨銷售同樣火爆,“相比平時,羽絨產品銷售有50%左右的上升。”
“羽絨奧特萊斯的平均售價是一般商場的8折,也就是說如果商場打5-6折,我們這里的售價則為4-5折左右。”姚桂林分析,除了寒流天氣,價格優勢也是羽絨奧特萊斯搶占市場份額的有利因素。
記者昨日在現場看到,此前風靡一時的輕薄秋羽絨已成“配角”,適合隆冬時節的厚長款羽絨服銷路最好,各品牌羽絨服中,以90%的高含絨量居多。據了解,根據今年2月1日起實施的羽絨服裝新標準,羽絨的含絨量明示值不得低于50%,也就是說,含絨量50%以下不能稱之為羽絨服。“羽絨的含絨量是指絨子和絨絲在羽絨中的含量百分比。”國家服裝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副主任樂季準告訴記者,含絨量越高的羽絨,其蓬松度越高,保暖效果越好。
據悉,此次滬上首家羽絨奧特萊斯總共匯聚了50多家中國著名羽絨品牌,賣場總面積達5000平方米,銷售將持續至明年2月26日。
保暖用品網上熱銷
相比實體店,暖寶寶、熱水袋等冬季商品在網上的售價相對更低,加上足不出戶就能置辦過冬裝備,保暖用品網店這幾日生意也節節攀升。記者瀏覽各個購物網站發現,單價幾元到幾十元的暖寶寶、熱水袋等冬季小件商品位居銷售榜首。天貓商城一家出售單價不足1元暖寶寶的店鋪,一個月的成交量就達到了15萬單,這意味著每天能夠完成5000單生意。該店鋪掌柜告訴記者,入冬以來暖寶寶的銷量就不斷上漲,近幾日氣溫驟降每天都能保證上千單的成交量。
而一家專賣暖手寶、熱水袋用品的淘寶店掌柜向記者透露,這類產品的線上交易已成銷售主力軍。“這個月光一款熱水袋就賣出4萬個,毛絨材質的也只賣二三十元,這樣的價格在實體店里只能買到質量很普通的產品,開網店沒有租金、水電等成本,所以這樣的價格對消費者來說很劃算。”
此外,記者從凡客誠品了解到,近段時間,雪地靴、羽絨服等商品成為搜索熱門關鍵詞。據統計,今年凡客羽絨服銷售量已達61萬件,大部分都是入冬后賣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