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同行是冤家,漢派服裝的14家企業卻聯手成立武漢漢派商匯投資公司,抱團搶市場,除了集中組建漢派服裝產業園外,還將開辟漢派服裝銷售一條街。
武漢漢派商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元田、紅人等14家漢派服裝企業共同出資組建而成,注冊資金一個億。武漢市服裝商會會長劉樹仁表示,今后漢派服裝企業將抱團搶市場,目標是“建一條街、建一座城、建一片云”。據稱,建一條街將利用品牌扎堆的影響力,在盤龍城區域的新樓盤拿下一條商業街,漢派服裝企業的形象店將集體入駐;此外,還將建立一個漢派服裝工業園,承接服裝產業轉移,武漢市年銷售額在5000萬以上的100多家服裝企業將入駐,形成服裝的設計、研發、展覽、生產一條龍;而“一片云”主要是指漢派服裝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拓展銷售渠道。
武漢衣谷科技公司董事長、武漢服裝商會副會長袁崇煥稱,漢派服飾抱團扎堆,既有競爭又能互相學習,更重要的是企業能利用這個平臺獲得更多機會,比如看中某個樓盤的商業街,單個企業入駐很難取得優惠,如果企業集體入駐成本會更低。
庫存超過五成 網店成特賣場
漢派服裝庫存令老板們頭痛,去年較往年上漲了三四成,庫存總量超過五成,部分服裝企業的網店淪為消化庫存的主要渠道。
昨天,在漢派服裝企業年會上,武漢衣谷科技公司董事長、武漢服裝商會副會長袁崇煥告訴記者,去年漢派服裝企業的庫存比往年都要嚴重,庫存達到50%以上,而正常情況下,服裝企業的庫存在15~20%為正常水平。
袁崇煥稱,服裝企業的庫存普遍增加,此前就有消息稱國內42家服裝上市企業庫存已增加到60%以上。此外,隨著成本上漲,成衣的價格也較往年上漲了20%,一件棉襖的售價多在800元左右,而帶毛領的大衣則多是1200元,服裝價格上漲,讓市民消費更趨理性,由喜歡就買改為精挑細選才下手。
服裝企業庫存加大,一些企業只能通過網店做特賣消化庫存,因為折扣低,很受網友歡迎。以衣谷商場為例,該網店主要銷售漢派服裝品牌的過季商品,一年銷量可達到4000萬元,相當于一家中型服裝品牌一年的銷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