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國際毛皮協會首席執行官馬克·歐頓率團參加在北京舉辦的第三十九屆“中國裘皮革皮制品交易會”。
據了解,本次國際毛皮協會代表團還包括主席赫維茨及執行總監貝莉女士,該協會高層管理人員悉數參加本次展會并不多見。這一方面反映了國際毛皮銷售走強的態勢,特別是在2012年原皮銷售額將達150億美元。這其中中國市場貢獻了很大部分。
此次代表團訪華,一方面將與國內國際同行廣泛接觸,舉行會談。同時也將借此機會拜會中國政府主管部門,為雙方進一步溝通合作奠定堅實基礎。
展會期間,國際毛皮協會代表團還將出席“NAFA杯第八屆中國國際青年裘皮服裝設計大賽”。該賽事的獲獎選手將最終參與國際毛皮協會主辦的REMIX大獎賽。
據了解,國際毛皮協會成立于1949年,總部位于倫敦,是國際毛皮行業的最高行業組織。IFTF系獨立、中立、非盈利的國際組織,成員包括35個會員國(地區)的42個國家級毛皮行業協會。IFTF的中國會員組織為:中國皮革協會、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目前,IFTF在布魯塞爾和北京設有代表處。
IFTF旨在保護世界范圍內毛皮產業的整體利益,推動創新與更高的行業標準,展現毛皮產業積極正面和真實的形象,促進毛皮自由貿易。IFTF與多個國際組織及行會保持密切合作,如歐洲硝染業聯盟(COTANCE)、歐洲時裝零售商協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等。
IFTF注重與中國政府的合作,為有關部門制定動物畜養標準提供國際立法借鑒;IFTF積極為中國毛皮產業發展貢獻力量。近年來,積極舉辦各類研討會、交流會介紹國際先進經驗,幫助中國產業升級。2012年,在IFTF的贊助下,完成了中國毛皮產業第一份綜合性調查報告。
自2009年在北京設立中國辦事處以來,國際毛皮協會為中國與國際毛皮行業的接軌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隨著毛皮行業的迅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毛皮加工國和消費國。毛皮行業在中國的崛起不僅豐富了我國的行業產業鏈,而且極大地促進了地區就業,改善了當地人民生活水平。
國際毛皮協會的成員來自整個毛皮供應鏈:從飼養者﹑狩獵者,到設計師﹑制造商,再到批發商﹑零售商等營銷機構,貫穿了整個毛皮領域。與此同時,國際毛皮協會及其成員還與各國政府和其它公共機構一直保持溝通,以確保實施最高標準的福利。不僅如此,通過快速應對機制和持續的成員培訓方式,國際毛皮協會能有在成員有需要時隨時提供緊急援助和建議。
另一方面,國際毛皮協會還致力為利益相關方提供有關毛皮行業最準確的信息,通過傳統和新媒體渠道,讓對毛皮感興趣的人士了解毛皮的最新消息和時尚趨勢。其開設的網站(wearefur.com)提供了大量關于毛皮和行業的信息,并讓瀏覽網頁的人士與國際毛皮協會互動交流,塑造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媒體形象,確保了在網絡上人們可更自由地分享對毛皮的心得。國際毛皮協會通過活躍于各種社交媒體渠道,讓毛皮行業向大眾分享其故事,也對網上關于毛皮的討論起了正面的引導作用。
國際毛皮協會從自身做起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如加大動物福利研究的投資﹑監 控福利標準和就業情況,并調整環保標準。為了遵守毛皮行業提高透明度的承諾,對數據的收集和研究方案也在同時進行,這些都基于與非政府組織現有的以及不斷發展合作,同時發展與相關行業機構新的橫向關系。
在努力發展自身的同時,國際毛皮協會積極地吸引年青人從事毛皮行業工作。并于2008年在協會內成立了青年委員會,為毛皮行業的年輕一代提供一個平臺,以便讓他們對于毛皮行業的一些問題各抒已見。
理論與實際結合,發展與創新并存。在國際毛皮協會的支持下,各種相關的活動也在同步開展,REMIX皮草設計大賽是國際毛皮協會的一年一度的國際時裝設計比賽。從2003年推出以來,超過400名來自22個國家以上非常有才華的學生參加了比賽。比賽旨在鼓勵﹑啟發和支持年輕設計師開發和探索他們與毛皮的關系,以及讓他們有機會向國際觀眾展示他們的創新設計。
作為毛皮行業的最高國際組織,國際毛皮協會一貫堅持以人為本的方針,通過世界各地的毛皮動物養殖,解決了許多邊遠地方的人民生計問題。不僅如此,該協會還積極倡導會員將毛皮貿易的收益投入公益事業。在尼泊爾,國際毛皮協會資助了尼泊爾小熊貓項目,幫助當地政府順利進行瀕臨滅絕的小熊貓分布調查工作。在國際毛皮協會帶動下,毛皮產業同行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丹麥,哥本哈根的皮草員工們自發成立了一個慈善組織,從2006年起就在非洲納米比亞的貧民區喀土土拉開展活動,負擔非洲納米比亞29所幼兒園1400名兒童的開銷,同時還支持幼兒園的教師們接受正規的培訓。在中國,自2011年以來,國際毛皮協會曾多次向我國貧困地區學校捐贈圖書,同時,天津應大皮革時裝有限公司還成立了“應大教育基金”,每年撥出100萬元支持教育事業,為特困生頒發生活補助,為品學兼優的學生頒發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