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最好在廣東,廣東服裝最好在虎門”,相信服裝從業者對這句話并不陌生。也正是基于虎門傳統的優勢服裝產業,吸引著全國各地的人前來虎門淘金。但如今,虎門服裝業正在走下坡路:走在大街上,昔日熙熙攘攘的熱鬧已難尋跡,曾經日進斗金、生意興隆的時代如今也只能在商戶的記憶中找尋。究其根本,除去經濟大環境的不景氣影響,虎門服裝業自身的問題不容小覷。
眾所周知,在每次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傳統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受沖擊的總是“一馬當先”。就目前虎門服裝業的行情來看,經濟危機首先掏空了企業的資金,企業運營困難,盈利下降甚至虧損,直至倒閉。而緊接著的用工荒更加劇了這種惡性循環。
汪洋書記說:“東莞轉型升級成功,就是廣東科學發展勝利?!笨梢姡瑐鹘y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對于東莞、廣東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來說,實屬命脈所系。而如此重要且關鍵的產業轉型升級,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
但是,很多的產業轉型升級案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除了慷慨激昂的口號之外,便是一堆的省略號——虎頭蛇尾之事常見。另外的一種現象就是走捷徑。捷徑固然是所有道路中最為賞心悅目、輕松自在的路,但不見得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道路中走得通。產業轉型升級必然是一項繁雜且牽一發動全身的工程,做成了功在千秋,那依靠的是細致、周全的改革與經營;做不成,只能在捷徑的盡頭,像那阮籍一般,來他個窮途大哭。
虎門服裝產業的轉型升級,既不能空喊口號,亦不可癡迷捷徑。
資源的重新整合,往往是政府在經濟危機中解決經濟困境與產業困境的有效手段。雖然在市場經濟充分發展的社會結構中,應當更多地依靠市場的力量去分配資源,而不是將主要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但是目前來看,廣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市場經濟機制并非十分完善,那么整合資源并且合理分配資源的任務,還是需要一個能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政府來進行分擔。
虎門的服裝產業,一直走的是“攤大餅”的模式,做大而沒做強,做多而沒做精,一些企業通過生產假冒偽劣產品、欺行霸市的行為,更是成了壞掉虎門服裝市場這鍋粥的“老鼠屎”。
虎門服裝自主研發與設計創新能力不夠,即便是一些在國內同類服裝排名靠前的品牌,也大多停留在仿制國外其他知名品牌服裝研發設計的層面上;加之有水平有經驗的設計、網絡營銷人員并不愿意長期留在虎門發展,這些問題恰恰是制約虎門服裝產業升級的瓶頸。
雖然虎門服裝產業已經大面積“觸電”,可銷售渠道的變革不能完全解決產業升級的困境。追根究底,政府在推動虎門服裝產業發展中整合資源、分配資源時,必須注意這些已經暴露的問題,引進人才、鼓勵創新、整頓市場環境。
虎門政府正在打造的“網購物流配送集聚區”及“電子商務服務商集聚區”,本意也就是通過整合資源來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但這項宏大的目標依靠的是完善的配套措施,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撐,切不可變成商家所稱的“只是提供地盤讓大家在那里展示”。這樣一來,就算再多的企業與商家投入到電子商務中,依然無法改變虎門服裝企業的下坡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