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看休閑服飾行業:
(1)今年內外資品牌都面臨較大挑戰。近一年來所有品牌都加大了折扣力度,價格也做了些調整,像ZARA、H&M和優衣庫,往年的主打產品,單價都略有下降。有些品牌在一線城市的商鋪下滑的更厲害,即使像ZARA這樣的品牌,三季度可比店能做平已不易。
(2)本土休閑品牌亟需提高零售能力和內部管理能力,對品牌定位、渠道、目標客戶群做出更精準的定位及配套的策略。本土品牌外在的快速增長在內部還體現出很多薄弱環節,品牌在各個地區發展不均衡,這都是由于缺乏專業度。市場成熟后需要企業具備更多專業開拓能力,未來國內休閑服飾企業將定位更細分的消費群,深入了解客戶的需求,舍棄粗放式的開店鋪貨。
(3)外資品牌的影響力局限于主流城市,二、三線市場認可度遠不及一線市場。ZARA在二、三線城市已經顯露疲態,本身這個品牌在國內有點被神化的感覺,在一線城市有許多擁護者,但擺在二三線市場,它的性價比沒有優勢。
(4)休閑服飾市場空a間仍然很大,本土企業的成長將取決自身的調整與操作。以休閑男裝為例,行業的空間遠遠沒有打開,中國男性對穿著搭配遠遠沒有跟上世界的步伐,未來男裝的趨勢是像女裝一樣出現更多細分市場。相信未來會有本土企業擁有這樣的眼光,去發現更大的市場空間。
我們的看法:
(1)休閑服本身比其他品類并不具有更高的周期性,目前行業本身的需求還是處于于一個正常增長的階段,休閑行業目前6000億元左右的容量,大大超過其他服裝子行業業,近10年基本保持10%——20%左右的較快增長,也從一個角度證明了行業本身需求并沒有問題。
(2)我們認為國內休閑服行業目前面臨的發展階段、競爭格局等與國內運動服飾所面臨的情況是有本質上差異的,本土休閑服重蹈本土運動服飾企業覆轍的概率很小。
(3)從國際經驗看,本土品牌在本土休閑服市場始終占有重要地位,休閑服飾行業預計未來仍然有很大的空間值得本土企業去挖掘。
(4)去庫存終將告一段落,本土休閑品牌在鞏固渠道掌控能力、提升單店質量與內部管理后,一旦終端有所回暖,企業具有較高的業績彈性
(5)相比外資品牌,本土休閑品牌更了解國內消費者的需求方向,更熟悉更適應國內多層次的商業環境,在一線以外線城市的優勢更為突出。
投資策略與建議:
落實到休閑服飾行業的個股機會,我們建議重點關注受益于差異化定位、企業發展仍處于外延擴張快速推動階段的搜于特和相對于行業的調整公司經營預計已經提前度過最困難時期,未來有望改善向上的美邦服飾。
風險提示:
國內經濟的復蘇慢于預期對消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