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源有百年的歷史。”煙臺服裝協會副會長、煙臺旗源服飾公司董事長陳燕琴介紹,自她的外婆起,就開始制作旗袍,創建旗袍博物館是她們的一個夢想。
中國旗袍博物館設在煙臺山公園內,正處于裝修階段,預計明年年底對外開放營業。“博物館內除了靜態的旗袍陳列之外,還有一些動態的表演。”陳燕琴介紹,館內還會擺設一些與旗袍有關的延伸產品,讓人們更全面地了解旗袍文化。
陳燕琴介紹,業內不少感興趣的人來找她,希望她把博物館設在北京。目前,旗袍博物館定在煙臺,但她還沒做最后決定。
煙臺市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婁禮仁介紹,旗源服飾創建的這一旗袍博物館,建成后將成為全球首家旗袍館。
之前還有不少企業有過“大動作”。南山服飾、舒朗女裝實施新投入,基地擴建、改進技術,走在了行業的前列。舒朗女裝更是成為山東最具規模的女裝企業。
在會上,煙臺市服裝行業協會會長、山東舒朗服裝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健民介紹,2013年,煙臺服裝行業協會將建立網上交易平臺,實現銷售并網,實現資源共享。
抱團突圍:9次組織參加重大展會
“縱觀2012,面臨的困難大于發展機遇。”煙臺市服裝行業協會會長、山東舒朗服裝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健民感慨。面對招工難、成本上漲、市場需求疲軟等現狀,中國傳統的勞動力紅利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面對種種困境,今年以來,煙臺市服裝行業協會先后9次組織會員參加重大展會,創造更多的機會,讓會員企業與國際零售巨頭、大型百貨公司、大型連鎖品牌采購商等直面對接。
對于出口企業而言,出口信用保險政策無疑是個定心丸。煙臺市對紡織服裝出口企業投保的按保費的40%給予補貼,有的甚至零保費,出口名牌企業還會給予5—10萬元的獎勵。
經驗之談:“品牌就是厚臉皮”
會上,吳建民也與會員企業分享了自己的“生意經”。用他的話說,“品牌就是厚臉皮,就是混個臉熟。”吳建民稱,目前,煙臺的很多服裝企業都過于“靦腆”,不愿出去,很少主動參加論壇展會。
“不要做工廠廠長,要做企業家。”會上,煙臺市經信委消費品產業科科長王軍介紹,以前,煙臺服裝企業很多都是接訂單,相當于一個生產加工廠,而嚴峻的現狀“逼”著企業轉型,向高附加值、自主研發、創建特色品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