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主題為“整合園區資源,助推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2012年紡織服裝行業高峰論壇在四川省彭州市舉行。與會領導、專家、學者匯集于此展開智慧碰撞,為中西部地區承接紡織服裝產業轉移的方向與西部服裝產業發展戰略等探討支招、共商大計。會上宣布了第三批全國紡織服裝產業轉移試點園區名單,授予江西省奉新紡織工業園、湖北省黃梅紡織工業園、四川省彭州工業產業園、四川省富順紡織工業園、安徽省宿州紡織工業園5個園區“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牌匾。
論壇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產業轉移工作辦公室、四川省紡織工程學會、彭州市人民政府、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共同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楊紀朝,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紡織產業轉移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楊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蔡競,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委員會副主任翟剛,四川省教育廳副廳級巡視員楊成林,彭州市委書記韓軼等相關領導出席論壇并講話。全國14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的代表、紡織服裝行業的專家學者、彭州市主要黨政領導,以及四川省紡織服裝企業代表共300余人應邀參加論壇。
為產業轉移建言獻策
此次論壇上,圍繞主題“整合園區資源,助推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紡織服裝行業領導、專家深入分析了中國紡織服裝產業轉移的現狀與未來,針對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瓶頸,提出了“創新思維”、“集群發展”、“可持續發展”、“以文化樹品牌”、“重視人才培養”等建議。
彭州市副市長黃龍蓉就彭州近年來發展家紡服裝產業所取得的成績、彭州的產業優勢、產業機遇以及未來的發展思路和推進措施進行了主題發言。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對后代負責,進行產業轉移,建設產業園區,也要考慮周全,對后代負責。”中國紡織人才交流培訓中心主任馮國平說。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轉移辦公室副主任沈順年談了他對推進承接產業轉移工作的思考。他認為,在國家政策的引導、支持和鼓勵下,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企業紛紛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面對這一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性機遇,中西部地區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紛紛出臺前所未有的優惠政策,超常規對接,大手筆承接,為產業轉移提供了較好的發展空間,解決了東部發達地區“有項目無空間”和中西部“有空間沒項目”的矛盾。但隨著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競爭力的增強,以及產業轉移“東出”與“西進”出現的“水土不服”等因素的影響,如何提升和推進承接產業轉移,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討的課題。“要做好合作體制和服務理念、勞動力素質提升、改善融資環境、企業政策扶持、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人才引進的文章。”沈順年說。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檢測中心主任伏廣偉認為,彭州“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相融”的發展思路新,打造“一帶三區”的“產城綜合體”,目標定位高,家紡服裝產業布局好,尤其是“協會辦園區”、“工業廠房按揭”、“標準化廠房招商”、“全產業鏈招商”等發展模式,挖掘了后發優勢,獲得了競爭優勢,不僅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更創新和豐富了政策內容。彭州發展家紡服裝產業,促進了勞動就業,在“工廠店”興起了時尚購物文化,帶動了工業園區游,助推了一二三產業聯動。彭州在發展時尚產業、建設時尚之都、打造時尚名片的同時,率先實現了工業產業倍增。
西安工程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陜西省重點研究基地紡織經濟管理中心常務副主任李軍訓對紡織工業園區建設提出了幾點建議,如加強政策引導,促進重點產業園區建設;優化園區產業布局,實現錯位發展;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抓好優質棉花原料基地建設;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等。
東華大學紡織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廷則表示,彭州發展家紡服裝產業,實現了從集群轉型到爆發升級的發展。紡織產業園區建設應關注專精化、規模化、集約化、清潔化等要點;生產要素方面的勞動力、土地、資本要素很關鍵;產業園區環境要注重基礎設施、商業文化、公平競爭、區域品牌、商業信用、創新升級、政府公信、公共平臺建設。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轉移辦公室信息部主任謝立仁談了承接產業轉移招商技巧方面的心得:“招商要有一顆平常心,學一點心理學和紡織服裝方面的知識,要了解自身的優勢,更要了解客戶的需求。”
“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要考慮人力資源、環境成本,以及產業轉移是否可持續發展等。”臺灣紡合集團董事長胡泳欽說。
彭州發力家紡服裝產業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蔡競全面總結了四川紡織服裝產業的成績,以及在承接產業轉移中贏得的機遇。他指出,四川地處“東引西進”、“東桑西移”的戰略樞紐,教育資源和技術人才資源優勢明顯,勞動力資源和消費市場具有較大潛力,必將在產業轉型升級和承接產業轉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年初,總投資80億元的62個項目在彭州集體開工;歲末,中國家紡名城又花落于此。與會者紛紛表示,中國家紡名城落戶彭州,就是對彭州建設家紡服裝產業園區的充分肯定,彭州已然成為引領我國中西部家紡服裝產業發展的一面旗幟。12月21日,中紡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授予彭州“中國家紡名城”牌匾。
彭州作為中國家紡名城全國第五城,已成為中國西部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產業集群之一。彭州家紡服裝產業已形成龍洋、華茂、盛泰、萬貫等4大專業產業園區的格局,簽約引進企業1280家,開工投產261家,全部投產后將新增產值25億元,解決4.6萬余人就業。
論壇期間,部分與會代表反映了產業轉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東部發達地區的企業拿出真金白銀到中西部投資,要求合理的回報。然而,受國內外市場因素影響,一些企業在中西部投資未能獲得良好收益,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繼續投資的積極性。一些代表希望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能夠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務,為投資企業和承接轉移地區穿針引線。
對此,楊峻指出:“面對當前的形勢,企業在進行產業轉移時一定要考慮長遠,不能只看一時得失。在承接紡織服裝產業轉移的過程中,中西部地區應注重利用自身的文化底蘊,著力培育市場品牌,要從市場、企業的角度建設產業園區,踏踏實實地做好公共服務,以確保產業園區和企業的良性發展。”楊峻還表示,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產業轉移工作辦公室明年將注重做好分類指導、信息服務、加強招商等工作。
會上,還進行了2012“彭州杯”全國紡織產業轉移好新聞獎評選,彭州技師學院被授予“紡織服裝人力資源培訓與服務(彭州)中心”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