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已是童裝的生產和消費大國,但是相對于整個國際市場而言,我國童裝行業的發展仍很不成熟,生產企業眾多,產品質量良莠不齊。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兒童救助委員會劉良玉指出,“兒童疾病的發生,劣質兒童用品導致的占到了5%以上,特別是童裝和嬰幼兒服裝中甲醛超標成為最大的殺手,未使用環保類產品,導致流向市場的部分童裝含有有毒物質,對兒童的身體健康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今年5月,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對北京、上海、廣東等七省市47家企業生產或經銷的63種童裝進行了比較試驗,最新結果顯示,33.3%的樣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其中,15.9%的童裝纖維含量與實際不符,有3種甲醛含量、pH值及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含量超標,長期與人體接觸可能致人體細胞癌變。
盡管今年8月1日,《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全面實施,應對嚴峻的紡織童裝質量安全問題,但多個省市多次對童裝進行過檢測,每次檢測均暴露出不同程度的問題。
不久前,廣州產嬰童裝抽檢兩成不合格,多個名牌上黑榜;寧夏自10月中旬起開始對全區兒童用品市場集中進行一個多月的專項整治,其中發現目前兒童服裝仍存在較大質量安全問題;11月下旬,遼寧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對全省學生校服、針織泳裝和兒童及嬰幼兒服裝3種產品進行了省級監督抽查,抽檢結果顯示,學生校服三成不合格,針織泳裝26.7%不合格,兒童及嬰幼兒服裝更是近一半不合格。
“童裝的合格率很低,特別是廣東省童裝5年的平均合格率只有6成左右,甚至多次抽檢都抽出偶氮等致癌物質。”中國服裝協會副秘書長謝青近日透露,占全國童裝總產量3成以上的廣東省童裝質量堪憂。
權威人士指出,目前我國童裝安全比較突出的兩大隱患:一是童裝面料上所帶的偶氮等致癌化學物質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緩釋的。二是童裝生產工藝上,國內比較容易忽略的斷針對孩子的影響是顯性的。童裝安全不僅僅是生產企業的問題更是供應鏈印染、加工等等的問題。
在童裝質量堪憂的背后,是眾多品牌正在集中進入童裝市場的現實。除了專門生產童裝的公司之外,眾多本來生產成人服裝的品牌也對這個市場虎視眈眈,比如美特斯邦威、七匹狼、波司登、安踏、阿迪達斯等,甚至范思哲、GUCCI這樣的國際大牌也開始涉足這個市場。
諸多大牌的進入能否提高童裝的品質?實際上,并非所有的品牌都值得信任,一些國際知名品牌的童裝多次上過質檢黑榜。
而業者和消費者都擔心的是:童裝市場日益擴大,部分知名品牌為搶速度正丟掉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