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去你們公司辦個服裝展嗎?優惠力度很大的。”曉敏是一家品牌服裝公司的銷售經理,這幾天她一直在為一件事忙碌著,希望多聯系幾家公司“掃樓”叫賣,能讓他們上門服務,辦個“迷你型”的服裝展。經過多次交涉,終于有兩家公司同意了,這讓她高興不已。“今年公司庫存量比較大,積壓嚴重,我們也是希望通過這種方法減少一些壓力。”她說。2012年,不僅是曉敏所在的公司面臨著庫存壓力,我國整個服裝行業均面臨著庫存高、價格高的“雙高”壓力。
服裝市場現“折后繁榮”
近日,記者走訪了長春市部分商場,發現今年的服裝經營者很“大方”,許多服裝的打折力度都是“空前絕后”的。在長春市某大型賣場里,一家國際知名的戶外服裝店內,原價1800多元的一款沖鋒衣,現價560元。另一款標價2400多元的加絨沖鋒衣四折就售,這是該店從未有過的打折力度。而且新品剛一上市就打九折。在長春市服裝批發市場里,10元、20元的小衫,38元的褲子,100元的棉襖隨處可見。而這些服裝的打折力度最低至1折。一位銷售棉服的服裝批發商告訴記者,今年服裝打折力度比較大,是因為進貨價低。
由于今年服裝打折力度較大,市場上服裝的銷售也進入“折后繁榮”期。紅旗街一家大型商場某品牌服裝銷售店長告訴記者,今年他們男裝銷量比去年要好。“商場促銷時,我們最高一天能賣四五萬元。”不過她告訴記者,雖然服裝銷售額高,但是利潤小。
原因:服裝行業專家王翔生認為,造成這種價格“虛高”的主要原因一是服裝銷售渠道費用高,進入商場的入場費、扣點費等加起來占成本30%~40%。二是在服裝定價中,還包括預計商場打折的成本;三是中國消費者“一分錢一分貨”的消費理念。
服裝經營者上門“辦展”
2008年經濟危機時,曉敏曾經以這種方式推銷過公司的服裝,當時效果不錯。“那一年服裝行業也遭受重創。”今年在面臨高庫存壓力時,她再次想到了這個辦法。
“前天我們已經在一家公司辦了一場展銷,賣得還可以,主要是打折力度大。”曉敏說,明天,她們會去另一家物業公司“辦展”。
談起今年服裝行業的庫存壓力,曉敏也深有感觸。“其實中國的服裝行業從去年開始就承受庫存壓力。也正是由于去年庫存量大,影響今年新品銷量。”據其講,今年公司新品服裝銷量下降了30%。
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份,國內80家紡織服裝上市公司中,66家庫存過億,11家庫存超10億,某品牌更是爆出了高達240億人民幣的天價庫存。市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如果中國所有的服裝企業停業,僅庫存量也夠國人穿三年。”
對于這種說法,吉林省服裝協會孫會長認為有些夸大其詞。“今年服裝行業庫存量雖然大,但是整體市場銷售情況還是不錯的。”據其講,根據他對長春市多家服裝生產加工企業調研顯示,“訂單量不錯,沒有企業面臨停產的狀況。”
原因:雖然吉林省的服裝企業受到庫存壓力影響較小,但是從全國來看,要命的庫存量已經成為懸掛在部分服裝企業頭上的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有數據顯示,雷伊的存貨賣完要30年,七匹狼三季度庫存增加2.44億元。
王翔生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夠國人穿三年”的說法并不準確,但是可以形象反映目前服裝行業高庫存的現狀。“造成我國服裝行業高庫存的原因主要有四點,一是“銷售額是老大”的理念,部分企業盲目擴張,短時間內快速開設銷售網點;二是管理水平低,由于擴張迅速,導致管理跟不上,產生庫存壓力;三是沒有創新,大部分產品屬于模仿,沒有差異性;四是部分服裝出口轉內銷,這主要是受外貿出口下滑影響。
雖然今年服裝行業面臨“雙高”壓力。但是對于明年服裝行業的發展趨勢,業內人士還是比較看好。
吉林省服裝協會孫會長也表示,通過兩年的化庫存銷售,明年服裝市場的行業會逐漸好轉。這從今年吉林省多家服裝企業都在開足馬力生產的狀況也可見一斑。
對此,中經服裝產業景氣指數也顯示,三季度,我國服裝行業走勢趨穩,但從后期發展趨勢看,服裝產業短期景氣度仍處于尋底過程,明年年初或出現轉機。
對于明年的服裝行業,王翔生并不樂觀,“根據明年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以及行業規律,明年服裝市場不會發生有突然好轉的可能;此外行業洗牌的速度會加聚。有創意,操作模式好的服裝品牌發展的機會更大。”
王翔生對此建議服裝企業,通過打折化庫存是一個減少壓力的好辦法。
但王翔生同時認為,服裝企業要想生存,還要多開發銷售渠道,比如拓展國內的偏遠省份,或者東南亞等國家的銷售渠道。
此外,通過網絡也可以消耗掉部分庫存壓力,這對減少庫存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