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虎門大力發展服裝服飾業,歷經30多年的洗禮,虎門服裝服飾業走過了一條破繭成蝶之路,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產業集群、配套完善的產業鏈條、成熟發達的市場體系,成為虎門的特色產業、龍頭產業、支柱產業。
敢為人先鑄輝煌 虎門服裝服飾業居全國前列
目前,虎門服裝服飾產業已成為全國名列前茅的產業集群,主要有七大特點:
特點一:產業集群規模居全國鎮級服裝產業集群之首。截至2011年底,虎門有服裝服飾生產加工企業2346家,總生產面積274萬平方米,從業人員超過20萬人,年工業總產值約200億元。
特點二:產業鏈條完整。全鎮有299家面輔料企業,438家物流、印染、繡花等配套企業,324家咨詢、培訓、設計、策劃等服務機構,形成了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實現全環節生產銷售。
特點三:市場規模龐大。現有服裝服飾市場區域面積約7平方公里,總經營面積232萬平方米,有40個專業市場、1.5萬經營戶,年銷售額近500億元。另外,在建市場面積約170萬平方米,均位于虎門商務區內。
特點四:品牌集聚效應明顯。有服裝服飾注冊商標5萬多個,僅“以純”一家就有209個注冊商標。有中國馳名商標1個、中國名牌產品3個、廣東省著名商標12個,涌現了以純、松鷹等一批龍頭企業。
特點五:公共服務平臺作用強大。有虎門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服裝設計師協會、服裝服飾行業協會紡織面輔料分會、服裝技術創新中心等服務平臺。與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合作,共同建設國家級服裝服飾公共服務平臺,包括國家紡織面料館虎門館、檢測中心、打樣中心、培訓中心等。已成功舉辦16屆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在業界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特點六:南派服裝特色鮮明。虎門服裝以時尚女裝和休閑服裝為主,設計以天空、大地、海洋為靈感,著力表現南國藍天、碧水、綠樹的明快色調,注重突出嶺南風格和南粵水鄉韻味,自成風格。
特點七:輻射帶動能力強。虎門服裝服飾業的發展,帶旺了餐飲、旅業、運輸、旅游、零售、房地產等行業,全鎮有4家五星級酒店。每天到虎門進行商貿活動的人群,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消費群體。2011年,全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億元。
全鎮給智給力 揚帆遠航打造重大產業集聚區
2012年,虎門鎮委鎮政府開展服裝服飾業大調研、大討論,全鎮上下給智給力;并組織企業到北京、武漢參展,組織相關人員赴江浙、新疆考察,出臺了《2012虎門服裝服飾產業調研報告》、《關于加快虎門服裝服飾產業重大集聚區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將虎門服裝服飾產業集群發展成為年銷售額超500億元,帶動東莞服裝產業集群實現年銷售額超1000億元的目標,提振了虎門做大做強服裝服飾產業的士氣,堅定了廣大企業與商戶的信心。
虎門鎮委、鎮政府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抓住“十二五”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紡織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自主創新為動力,以提高行業貢獻率為路徑,積極推進服裝服飾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轉型升級;樹立大產業、大市場、大品牌、大企業“四大理念”,建設“三個重點、六個中心”,即,將虎門服裝服飾產業建設成為東莞市重大產業聚集區、全國重點產業集群、將虎門服裝城打造成全國重點專業市場,將虎門建設成為區域重大科技專項平臺服務中心、區域總部中心、區域創意中心、區域品牌中心、區域時尚信息發布中心、區域電子商務中心。
建設東莞重大產業聚集區和全國重點產業集群。促進生產企業做強做大,同時以大產業的理念把服裝產業鏈所有環節,包括生產、銷售、配套、中介、交通、酒店等與服裝服飾產業有關的服務業全部納入服裝服飾大產業范疇,努力將虎門建設成為東莞市服裝服飾重大產業聚集區和全國重點服裝服飾產業集群,力爭兩年內實現虎門服裝服飾產業集群年銷售額超500億元,帶動東莞服裝產業集群年銷售額超1000億元的目標。
培育全國重點專業大市場。以整合提升、集約經營為抓手,整合10平方公里的市場資源,全力打造和提升“虎門服裝城”這個總體品牌,爭做全國性、國際級的服裝市場,努力形成“服裝服飾市場南有虎門,北有常熟;面輔料市場北有柯橋,南有虎門;服裝服飾機械、電商聚虎門”的態勢。
培育服裝服飾品牌大集群。力爭“十二五”期間,有2—3個品牌成為中國馳名商標,有10—15個品牌成為全省級名牌產品、名牌商標,區域性品牌超50個,著力將虎門打造成珠三角服裝服飾區域品牌中心、名牌名標孵化基地、南派服裝風向標、女裝潮流發源地。
培育本土龍頭標桿大企業。力爭在“十二五”時期,虎門服裝服飾規模以上的企業占行業企業總數的15%;同時積極鼓勵、大力扶持若干個行業龍頭企業,爭取有5—10家企業年產值達3—5億元,2—3家企業年產值達10億元,鼓勵以純集團創超百億元企業,打造百年名企。
打好一套組合拳 再振虎門服裝服飾業雄風
為了踐行服裝服飾業發展思路,實現既定目標,虎門將堅定不移地“抓住兩個龍頭,打好一套組合拳”。“抓住兩個龍頭”,就是抓住以純這個服裝品牌,做強做大以純集團,打造百年名企,充分發揮其在虎門服裝服飾產業中標桿和中堅作用;抓住富民公司這個服裝市場品牌,充分利用其聞名全國的品牌效應,盤活集體資產,發揮其在虎門服裝城中龍頭帶動作用。“打好一套組合拳”,就是集全鎮之智,舉全鎮之力,打造“四城”,實施“五大工程”。
打造“四城”:即從大概念上打造總面積達10平方公里的虎門服裝城,從中概念上打造虎門服裝城、虎門布料城、虎門商務城、虎門物流城。
虎門服裝城包括富民商業大廈、黃河時裝城、大瑩女裝城、龍泉商業廣場、百老匯、連卡佛、金百利、新時代、百家商場、粵華童裝城等23家服裝服飾專業商場,配套服務功能齊全。虎門將著力改造升級基礎設施,改善營商環境,加強商場之間的并聯整合,合理配置資源,提升服務水平,努力將其打造成功能強大、中國最大的服裝服飾營銷綜合體,成為“國家4A級購物旅游景區”,成為“珠三角服裝服飾區域品牌中心、名牌名標孵化基地、南派服裝風向標、女裝潮流發源地”,形成“服裝服飾市場南有虎門,北有常熟”的局面。
虎門布料城包括虎門富民布料市場、虎門花城布料市場、虎門國際布料交易中心、虎門富民皮料皮具市場、虎門國際服裝機械城等11個布料、輔料、碎料、機械市場。虎門將多措并舉,努力將其打造成華南地區聚集能力強、幅射力廣、影響力大的區域面輔料集散中心,形成“面料市場北有柯橋,南有虎門”的局面。
虎門商務城是建設“濱海國際商城”的引擎,虎門將通過高起點謀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整合,將該區域打造成集企業總部、商業金融、會展貿易、創意展示、物流配送、行政辦公、文體休閑、酒店公寓于一體,以服裝服飾業為特色、包括五種城市綜合體的商務區,帶動虎門及周邊地區發展。
規劃中的虎門物流城位于沙角社區,總面積約160公頃,主要有港區功能、物流功能、產業配套,是以基本物流、保稅物流、專業物流為主導的物流業基地、立足珠三角的綜合型物流信息平臺、現代化港口型國際物流園區。
實施“五大工程”:即實施培育龍頭、打造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創新驅動、兩化融合、產業聯盟等五大工程。
實施培育龍頭工程。扶持培育以純等行業龍頭企業。實施大企業、大集團培育計劃,著力打造一批品牌價值高、規模大、實力強、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大企業集團,引領帶動一大批中小微配套企業協同發展。培育好虎門服裝城旗艦品牌。發揮富民公司的龍頭效應,做好富民商業大廈的商鋪產權改革,強化集體資產與市場資源的高效整合與配置;做好虎門服裝城的規劃、整合和資源配置,優化功能分區和整體布局,引領虎門服裝服飾專業市場規范有序、集約、持續發展。完善黃河服裝服飾營銷綜合體功能。
黃河服裝服飾營銷城市綜合體,以黃河時裝城為中心,包括索菲特酒店、大瑩女裝城、大瑩東方國際服裝商貿城,以及裕隆小商品批發市場。在此綜合體內,一是培育虎門服裝服飾名牌一條街;二是改善交通與治安環境;三是加強體內幾大專業市場的并聯整合,互補互促,綜合帶動,抱團發展。大力實施名牌帶動戰略。打造“虎門服裝”區域國際品牌,加強“虎門服裝”區域品牌的策劃、推廣和經營,提升“虎門服裝”區域品牌的綜合價值。
鼓勵企業爭創名牌名標,給予平臺、資金、服務等方面的優惠,將有實力、有基礎的品牌逐步培育成全省名牌產品、著名商標和中國馳名商標。建立虎門服裝企業總部基地。采取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知名的服裝品牌企業、產業集群、經濟中心將總部或辦事聯絡機構落戶富民服裝商務中心,力爭5年內形成服裝企業與品牌總部基地、服裝服飾產品展示與時尚發布中心。
實施打造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工程。虎門鎮與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合作,引進國家級行政資源,投資1.2億元,在富民商務中心建立國家級服裝創新服務中心,著力完善服裝服飾研發設計、質量檢測、人才培訓、信息咨詢、展銷物流、融資服務等六大公共服務平臺。這個平臺主要包括國家紡織面料館虎門館、紡織服裝產品檢測中心、虎門服裝款式研究及打樣制作中心、服裝技術創新培訓中心、國家火炬計劃東莞市虎門鎮服裝設計與制造產業基地、新絲路時尚發布中心、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等平臺,將為虎門打造重大產業集聚區注入強勁動力,引領虎門服裝服飾業向高端發展。
實施創新驅動工程。以創新的精神、創新的意識、創新的舉措,推動服裝服飾產業集群實現高端化。建設虎門服裝服飾創意產業園。將臨近中心區的舊廠房改建成集營銷聯盟、設計師聯盟、服裝研發中心、時裝發布平臺等功能于一體的創意產業園區。建立創意設計孵化園,吸引國內外名校、名師在園區內設立工作室,加快高端智力資源集聚。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相關專業紡織院校合作辦學,每年面向虎門服裝服飾企業和相關服務機構培養輸送800—1000名專業人才。
以東莞市紡織服裝學校為依托,培育一批高素質、適用型現代產業技術工人。建立服裝類專業博士后工作站,吸引更多高端人才。鼓勵扶持民間專業培訓機構,培育更多更好的后備力量。提高產品設計創新能力。按“產業設計化、設計產業化、設計人才產業化”目標要求,大力抓好對產業發展的規劃設計,大力引進和培養高端設計人才,建立設計人才大軍,構建設計人才洼地,將設計業作為一個產業培育經營,面向虎門乃至國內服裝服飾企業提供產品設計。
繼續辦好 “虎門杯”國際青年設計(女裝)大賽和中國(虎門)國際女裝網上設計大賽,促進虎門服裝設計的發展。構建時尚創意傳媒聚集系統。引進時尚創意機構和知名媒體入駐虎門,為企業提供時尚設計、時尚發布、廣告策劃、網站制作、模特資源等服務,構建由電視、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與網絡、微博等新興媒體共同組成的專業時尚傳媒系統。
實施兩化融合工程。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信息化與服裝服飾業高度融合,逐步實現數字化設計、數字化生產和網絡化銷售。提高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制訂虎門鎮服裝服飾企業技術裝備升級的獎勵辦法,對更新生產設備的企業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引導企業通過更新提升技術裝備加快轉型升級,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爭取銀信部門的融資支持,協助企業解決更新技術裝備中的融資難問題。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
引導、扶持企業在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全面推進信息化應用,改變服裝企業傳統的設計方式、制造方式、營銷方式和經營模式,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和效率。打造服裝服飾產業網絡和微博群。建好“富民服裝城網”,辦好“虎門服裝”、“虎門富民”等微博,將服裝服飾產業網絡和微博群打造成行業意見領袖,業內最富盛譽的信息發布平臺和對外展銷平臺。大力推廣電子商務。成立虎門電子商務協會,力爭引進阿里巴巴等進駐富民服裝商務中心,引導和扶持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盡快促成虎門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等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實施,著力將虎門培育建設成華南地區的“網購物流集聚區”和“電子商務服務商集聚區”。
實施產業聯盟工程。創新產業集群之間合作的模式,健全和完善服裝服飾產業上下游供應鏈,與佛山市南海區西樵、湖州織里等多個產業集群結成戰略合作聯盟,實行多元化合作,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企業生產成本。通過建立產業聯盟,加強政府層面的公共服務平臺集成、行業層面的機制統籌、企業層面的市場需求對接,破解當前產業集群橫向過度競爭的產業格局,著力為產業轉型升級和集群互動發展發展探索一條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