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品牌服裝檢出有害物質
日前,據媒體報道,今年4月,某國際環保組織在全球29個國家和地區購買了141件服裝樣品,種類包含男裝、女裝、童裝,款式包括牛仔、褲子、T恤、連衣裙和內衣等,并對這些衣物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顯示,這些樣品中,有89件被檢測出環境激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占到總樣品數的2/3,并幾乎涉及全部品牌。其中,ZARA生產的卡其色童褲,被驗出含有NPE、塑化劑及芳香胺,這些都是致癌物質。Levis的一件黑色T恤也含有芳香胺。媒體稱調查顯示,包括Jack&Jones、Calvin Klein、Levi’s、only以及ZARA、H&M等20個國際國內知名時尚品牌的服裝,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多種有毒有害物質,并最終將這些有毒有害物質殘留在產品中。
一時間,這些已經深入民眾骨髓的知名消費品牌,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可即便如此,廣州市場上這些品牌卻幾乎“零震感”。上周末,在廣州市幾家大型百貨商場都有不同“程度”的打折活動,涉事的Jack&Jones、Calvin Klein、Levi’s、only以及ZARA等專賣店,銷售情況正常。對于產品檢測出有毒物質,店員及顧客均表示不知情,不過,有顧客表示,如果事情屬實,會謹慎購買涉嫌品牌的產品。
工商部門未給出官方說法
記者采訪獲悉,幾個商場的相關負責人均表示將密切關注該事件動態,如果接到相關部門下架通知,將立即參照處理。而至目前為止,廣州工商部門未對此事給出官方說法。如何能最大程度保證消費者利益?祝志群律師表示:“已有相關商品驗出涉毒,市場、相關部門以及商家反應都比較冷淡,我覺得最大的問題還是要看工商部門,只有工商部門出手了,才可能使問題產品下架甚至沒收,不再流通。”記者了解到,目前從衣服上驗出的有毒物質會干擾內分泌,有可能會傷害身體。對此,祝志群表示:“消費者穿了問題衣服后生病,要取證是非常困難的,只能是去醫院化驗出病因是某種元素,而剛好穿過的某衣服又是此元素超標,那樣才有索賠可能。”
被指服裝“涉毒”,不少公司聲明“蒙查查”。比如,ZARA母公司Inditex回應稱,“由于之前并未被通告和知會任何特定的分析結果,因此目前無法對于特定衣物做出答復。因為所有的測試分析必須經過對照并且結果是需要適當地呈報”。凡客公關部回應稱,“凡客誠品一直關注產品質量以及服裝生產過程當中的排放以及污染物殘留問題,我們會敦促供應商提高殘留檢測以及治污能力。同時,凡客誠品也設定了一套考核機制要求供應商,如果在這些指標上未能達標,我們也會對其發出整改通知書”。有無自查?何時下架?涉及衣物主要銷往何處?生產鏈中是否出現問題?記者未在“聲明”中查到對“涉毒衣服”的處理信息。
NPE是什么?
NPE是一種人造化學物質,通常被用作表面活性劑。此前有試驗證明,多次水洗能夠減少衣服上的NPE含量,因此它對人體的直接傷害并不明顯。不過,當這種物質進入污水處理廠或河流環境,很容易分解為毒性更強的壬基酚(NP)。NP對水生物的殺傷力很大,它會干擾內分泌系統、并影響生殖系統。由于NPE具有一定的持久性,難以降解,很容易進入人類食物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