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服裝紡織企業必須努力改進生產技術,改造整合生產資源,對舊設備,舊生產方式一定要改變或者淘汰,引進新設備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提升產品附加值,并以國家政策為依托,自主創新,實現產業升級。
河北棉紗市場與去年相比并未出現好轉,訂單甚至有減無增,紡企企業生存壓力本就很大,加上外棉以棉紗的形勢進入市場,對內地紡企無疑是雪上加霜,紡織企業未來道路坎坷,但危機亦是轉機,目前河北紡織業正站在一個調整轉型的十字路口,新一輪市場洗牌已然來臨。窮則變;變則通,如今的紡織產業已不再是過去單純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同樣也是集資本、智慧、技術、知識、智力密集型和創新型產業,單純依靠原料和勞動力優勢吸引轉移已經難以為繼,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前提,謀求技術、產業的轉型升級。
通過一段時間對河北部分紡企的走訪,發現各企業都在引進新設備,淘汰舊設備,邯鄲的一家大型紡企從意大利引進了新型噴氣織機,用原來的設備至少需要1000名以上的工人,現在有了這些先進的設備,只需要100多人就可以保證正常運轉,單從用工這一點來講,就減少大量支出,而石家莊的一家大型紡織集團,從德國購買了JWF1425型號粗紗機和最新型DREF3000摩擦紡紗機,這兩種新型機器速度高于其他機械,而且紡織出來的紗幾乎沒有雜質、顏色純正、質量很好,許多采購商紛紛搶訂,只是目前由于進口設備昂貴和中高級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的缺少,新型機械的普及率極低,相當一部分還處于試運行階段。
有引進新設備,必然要淘汰舊設備,由于目前紡織企業整體開工率低,大量機器設備閑置,所以石家莊的一家紡企將80年代引進的低速織機紛紛拆解,轉賣,一部分當成機械賣給了斯里蘭卡的紡織廠,另一部分則變成廢鐵,這是紡織改造升級的必然結果,因為目前全國紡織行業過剩,河北紡織企業只有“自救”,才能在未來更殘酷競爭的道路上走得長久。
河北服裝紡織企業必須努力改進生產技術,改造整合生產資源,對舊設備,舊生產方式一定要改變或者淘汰,引進新設備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提升產品附加值,并以國家政策為依托,自主創新,實現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