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剛剛結束的“雙十一”網購狂歡中,天貓一舉創下高達191億元的交易記錄,目前還被人們津津樂道。美邦服飾、杉杉股份、百圓褲業等多家上市公司參加了11月11日當天的“雙十一”促銷活動,當日實現的產品銷量基本都超過了平日月銷量的一半以上。
然而,在電商五折促銷的“光環”下,一方面是銷量的激增,另一面則凸顯出紡織服裝行業庫存高企和業績下滑的雙重困境。根據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在近期公布的紡織服裝行業三季報中,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30%的上市公司不足三成,較去年同期減少一成有余。其中凈利潤同比增長逾100%僅6家上市公司。
2012年三季度中經紡織服裝產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中經服裝產業景氣指數為96.6,比上季度下降0.6點,連續5個季度呈現回落態勢。利潤、固定資產投資、出口等多項指標同比增速出現整體回落。
此外,在剛剛閉幕的第112屆廣交會上,采購商和與會人數及成交額雙雙下滑,下滑幅度均超過10%,其中,紡織服裝成交下滑15.5%。從總體上看,紡織服裝行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從國內形勢看,經濟增速放緩,內需不振,加上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用工需求持續減少。盡管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中,服裝企業加大促銷力度,刺激需求,銷量一再創新高,也難以扭轉紡織服裝行業盈利下滑的態勢;從國際形勢看,靚麗的經濟數據背后暗藏三大隱憂:全球經濟放緩、歐債危機、“財政懸崖”,對未來經濟形勢的擔憂導致出口市場需求不旺。加上中東、東亞、中亞的棉花、紡紗和織造的價格低,勞動力等方面成本低廉,吸引歐美紡織服裝采購轉移。
另外,人民幣的持續升值也給紡織服裝行業的出口帶來一定壓力。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1-10月,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2099.0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0.9億美元。同比微增1.99%,增幅縮減20.81個百分點。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國內外棉花價格倒掛也是導致紡織服裝行業利潤下滑的原因之一。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市場棉花價格一路走低,棉花臨時收儲制度維系了國內虛幻的“相對高棉價”。由于棉花價格國內與國際市場出現嚴重倒掛,國際棉價大幅度低于國內棉價,紡織企業都盡量使用進口棉花,但棉花進口受配額限制,這必然導致部分企業生產成本高企,毛利率進一步下滑,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減弱。
然而,危機亦是轉機,中國紡織服裝業正站在一個調整轉型的十字路口,新一輪市場洗牌已然來臨。窮則變,變則通。如今的紡織服裝產業已不再是單純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同樣也是資本、智慧、技術、知識、智力密集型,單純依靠原料和勞動力優勢吸引轉移已經難以為繼,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前提,謀求技術、產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