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好萊塢導演羅蘭·艾默里奇開始抓住瑪雅傳說大做文章,拍了《后天》仍覺不過癮,又拍了《2012》。一時間,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對“世界末日”的討論。
實際上,以理性的態度來看,這是人們對瑪雅傳說的誤讀。瑪雅人把2012年定為“回歸年”,是標志著地球開始進入一個新紀元,而不是世界末日。
服裝業也要回歸,其回歸的本質,就是回歸產品。
2007年,凡客還只是一個在網上賣襯衫的企業。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凡客通過“大干快上”的品類擴張配合駕輕就熟的營銷手段,一掃PPG失敗的陰霾,創造了服裝行業電商模式的巨大成功。
然而,進入到2011年下半年,由于國內外經濟形勢的陡然變化,凡客粗放式的擴張所帶來的庫存問題和管理陣痛開始顯現。對此,凡客CEO陳年開出的藥方是“做減法”,強調凡客的服裝屬性,并回歸產品本質,“今年公司所面臨的課題就是回歸產品,而這種回歸,歸根結底就是品質。”
凡客的擴張與回歸,也可以看作是整個中國服裝行業的縮影。中國服裝行業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刻,企業必須從單純追求量的發展轉變為追求質的發展。
近年來,“創新”成為產業的主題,然而,產品創新是基礎。忽視了產品,其他一切創新都是無源之水。
本世紀前10年,在“渠道為王”的主導下,通過創新多種商業模式,充分整合周邊資源,快速覆蓋廣闊市場,這是中國服裝品牌能夠迅速崛起并完成擴張的一條有效途徑。
接下來的“電子商務”,以及“微營銷”等花樣翻新的手段,更讓銷售渠道從物理層面拓展到虛擬空間。
凡客也是最早在新浪微博安家的服裝企業之一,其多年的電子商務營銷實戰技巧,成就了它成為微博營銷明星的天然優勢。
任何一個品牌在產品、渠道、運營、文化和服務等要素方面缺一不可,渠道和模式只是其中之一,模式為商業服務,而商業的本質仍然是賣產品,賣服務。
2012年7月26日,即使是常年陰濕多雨的倫敦也已經進入盛夏,然而,波司登卻賣起了“秋羽絨”。奧運會開幕前一天,人潮如涌的倫敦西區南莫爾頓街,波司登歐洲總部暨倫敦旗艦店開始試運營。英國媒體稱,“聰明的中國人掐準了奧運秒表,把倫敦辦成了自己的主場。”
一個品牌只有擁有了引導潮流的魅力,才能贏得駕馭市場的能力。波司登就是這樣一個孜孜不倦的創新引領者。波司登系列產品在全國市場“攻城掠地”,乃至進軍國際市場,不斷擴張市場份額,沒有別的竅門,“就是用產品說話,”高德康說。
雷迪波爾集團副總裁盧山的看法更加直截了當,他認為,“當產品質量和品牌足夠強大,渠道必須臣服。”
盧山的說法,可謂“霸氣外露”。
當事物的發展已經脫離了正軌時,“矯枉”必須“過正”。
回歸產品,是中國服裝業當下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