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紡織企業大多以出口為主,盡管近年來逐步轉向內銷,但出口仍是紡織企業的主要方向。即將召開的秋季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將是未來半年紡織品出口數據的風向標,“這將是除收儲政策外影響棉花價格未來走勢的又一關鍵因素”。
據了解,我國有約50%的紡織品外貿訂單掌握在天虹紡織、廣州頤達等大型紡織廠手中,他們將棉紗等原料加工成產成品后直接出口,而另有近50%的外貿訂單則掌握在紡織品貿易商手中,紡織品貿易商通過小型紡織廠將原料加工成產成品后再出口。
“現在不僅僅是華南地區的小型紡織廠,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紡織廠開工率都有所回升。”長江期貨研究所負責人黃駿飛認為,海外傳統消費旺季的到來是紡織廠開工率回升的主要原因。“10月、11月海外服裝換季,消費轉暖提升了整個紡織行業的景氣度”。
“海外一些高品質訂單的回流也是開工率回升的原因之一。”中投期貨研究所所長漆志云向365紗線網記者表示,由于國內外棉花(19535,80.00,0.41%)有3000—5000元/噸的價差,巴基斯坦、印度等國家憑借著價格優勢,搶占了不少海外訂單。“但他們的紡織品質量與我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一些海外客戶出于對質量的考慮,開始重新選擇使用中國的紡織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國內紡織行業的復蘇”。
“紡織行業下游消費有所回暖、紡織廠開工率回升,相應的原料棉花的消耗肯定會有所增加。但是,行情低迷的大背景并未得到根本改變,這部分增加的消費量還不足以使棉花價格出現趨勢性的上漲。”365紗線網總經理隨先生認為,棉花價格或許會出現短期的小幅反彈,但難以再大幅上漲。
對此,黃駿飛表達了相似的看法。他認為,目前影響棉花價格的主要因素還是收儲政策。“下游消費盡管有所增加,但還未出現巨量增幅,難以對棉花價格造成太大影響,目前收儲政策的變動依然還是市場最為關注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