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行業做電商為什么不成功 ?
站在2012年時間點上,回頭看過去十年,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什么樣的狀況?概括一下,有四個總結。
第一,電商是快速增長的行業。
第二,電子商務吸引了大量80后、90后主力消費群。
第三,因為互聯網和電子商務,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發生變化。
第四,到現在為止,電商還是一個瘋狂燒錢的行業。但整個電子商務,除了淘寶外,沒有盈利的企業。
事實上,很多傳統行業做互聯網零售都不成功,而且這不只是中國的現象,在國外也是。為什么大的零售商,比如家樂福、沃爾瑪、易初蓮花、麥德龍或者一些百貨公司不成功?原因在哪里?
第一,在一個業態成功的時候,有從零開始的思維是非常難的。一旦很難實現“從零開始、從顧客開始”,你就墜入了“從我開始”。萬達前幾天想做電商,總是說:我有什么資源,我怎么很好地利用這個資源。其實,這還是“從我開始”的思路。
第二,團隊。穿新鞋走老路,團隊是不一樣的,線下零售強調的是執行力,線上強調的是創新。經常看到線下零售老板碩大的辦公室,這在互聯網企業不常見。互聯網上更多的是菁菁校園文化,是很放松、松散、開放的氛圍。好像大家覺得這個有什么,實際上,這里滲透很多不同的DNA。
對社區型超市,有三個建議。
首先,超市類商品的最大特點就是重復性的購買,如油、面、咖啡、酒等等。而目前線上的最大問題就是留不住顧客,他可能下一次就不來了。這除了很多其他因素以外,與銷售的商品結構有關。因為快速消費品是重復消費的東西,首先就比較容易吸引顧客。
第二,借力,不要自己搞官網,自己搞官網會死得很難看。一些社區型網站是可以借力的地方,如果想觸網的話,可以往這方面多一些發展。
第三,因為賣的是快速消費品,希望用戶能夠長久留在這里,同時因為用戶還在線下實體門店購買商品,所以當觸網的時候,千萬不要搞成線上線下兩種不同的價格。可以在促銷的時候價格有些不一樣,比如線下這次推出促銷品100種,線上推出200種促銷,這都可以,但是,價格策略應該相對一致。
電商和實體零售企業的差異在哪里?
電商和實體零售在經營上來看,還是存在巨大差異的。不管是從市場推廣、商品管理、店鋪運營、倉儲、配送,還是IT技術以及技術對業務的支持方面。
網店和實體門店差別最大的,是市場推廣。電子商務的網店商圈,一般來講沒有邊界。這既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不同商圈的顧客需求是有差異的,也有商圈遠近存在的物流成本。
另外,網店的客戶群是虛擬化的。你不知道電腦對面的是一個什么樣的顧客。所以,網店市場推廣的難度和可視性非常差。同時,市場推廣對于技術依賴也就相當強。現在電子商務市場推廣都逐漸走向了精準定向,實際數字營銷在互聯網是生存的根本。
以紅孩子來看,旗下兩個品牌,一是紅孩子,定位是母嬰;一個是繽購網,以化妝品為主。母嬰人群在整個人口中目標人群就是5%—10%,因此不能全渠道推廣。比如新浪有很多媽媽社區,網友在上面分享育兒的經驗,曬孩子照片,做各種咨詢等等。如果在這樣的母嬰社區里搞一次活動,很可能輕松就能來幾百幾千個客戶。
從選品上來講,線上盡量選擇能夠充分展示的商品,不需要現場體驗的東西,所以這個和線下是有些差異的。
在營銷上,超市有各種非常成熟的商品營銷體系和方法,但是從互聯網上來講,你會感覺到又回到了賣一個個單品的狀態。在網上是非常容易炒爆品的,這樣商品動銷非常不平衡,可能5%創造了絕大部分銷售,這樣對庫存管理就是一個挑戰。
線上和線下店鋪的陳列,一個是虛擬的,一個是實體的,最重要的是,客人到你的網店之后,他不高興隨時就可以離開。因此,怎么能夠讓顧客在店鋪運營中關注二跳率。
倉儲配送上,如果要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網店,其實它的倉庫結構與建立一個全國性的連鎖店是一樣的,但是在庫內的操作則有很大不同。因為電商全部都是直接到最終消費者,因此庫內作業全部都是差異作業,而且產品直接打包。如果經營的商品種類非常多,會發現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頭疼的事。
電商仍然會高速發展
按照理解,網民正從中心城區和大中型城市向比較小的城市發展,至少有這么一個趨勢。當然,目前一線城市網民比例比較高。技術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的,這也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前提。
隨著電子商務對零售行業的影響,未來的社會變革會帶來一些社會變化,不僅僅是消費習慣的變化,可能這種生活狀態也會發生一些改變。電子商務市場發展規模是每年30%-40%的增長,已保持了一段時間,可能后續也會是相對平穩的發展勢頭,到2015年應該是26萬億的市場規模。其中有兩個主要業態,C2C的增長速度相對來講慢一些,或者在快速放緩;B2C也在放緩,相對來講增速還是相對高,2012年是90%,2013年也應該超過70%的增長速度。
高速增長的背后,其實是有一些必然因素的。其中包括相對簡單的路徑,從生產商、制造商到消費者,這是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直接送達消費者手中的。現在有一些制造商就在這么做,通過京東平臺上的展示,然后自己送貨。
值得提一下京東成長過程中經過的里程碑,對京東商城的今天產生比較重大影響的,還是去年4月的15億美金融資,大概有不到20%的比例,當時是按照100億美金估的值。去年的15億美金融資之后,直到今天還是在產生著影響,對京東商城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社區商業與電商如何實現互動
消費者網購以后,需要很多商業服務,主要有這么幾個需求。一是消費者在網購以后,可能會出現家里沒有人這樣的情況;第二,大家也看到了網購的安全隱患的案例,都非常害怕這種快遞員傳遞的方式,給自己的人身安全造成損害或者其他的隱私被暴露。所以,安全隱私也是消費者很重大的需求。
另外,結合現在的一些日常購物,消費者對于重復性的日用快銷品的購買,覺得是很枯燥無味的工作。所以,消費者需要更貼身、方便以及便捷的服務。
社區商業有幾個很明顯特征。第一,離消費者非常近,消費者每天可以不斷地在一個便利店或者一家超市,接觸到固定的或者相對穩定的營業員為他提供穩定服務;第二,社區商業的覆蓋面,以及消費群本身也是相對穩定的;第三,這種人與人的接觸是重復性的,消費者可能每天都需要買水、可樂和油鹽醬醋。人和人之間很容易通過近距離、穩定的服務,來建立一種信任感,從而產生更多的依賴。
互聯網有長尾效應,購物是無邊界的,是同質化需求的疊加。社區商業最大的特征,就是可以把日常生活中消費者點點滴滴的需求,集中到相近一片區域當中。這時候,人與人很容易建立信任關系。這樣,通過一些簡單的商業服務,與消費者建立信任感,并且產生更多的互動以及購物需求。
廣東的美宜佳便利店曾做過一個很大嘗試。門店通過提供幾個簡單的社會商業服務,例如淘寶個性代購、支付寶代付和快遞收發業務,為周邊居民提供便捷的商業服務。同時,淘寶也會在線上策劃各種各樣的營銷活動,并且把這個營銷活動的人流,通過購物引到門店,結合線上線下購買的體驗,發揮淘寶和天貓的會員優勢。
在去年“雙十二”的活動中,就嘗試了與線下實體結合,通過簡單的幾種服務,門店當月的零售額就從2200萬增長到了4000萬左右。
客戶體驗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1號店的用戶滿意度,今年3月的數據是90.1%,這是業內非常高的數值。在整個電子商務行業,能夠做到滿意度90%以上的寥寥無幾。
顧客體驗有幾個特性。一是實在。任何顧客體驗,都可以量化、細化,也可衡量、改善,而且可以具體到每個工作崗位。另外,顧客體驗是一個綜合的考量,涵蓋了顧客購買商品和使用服務的全過程,而且對完美的顧客體驗的追求沒有止境,只有更好而沒有最好。
第二就是流程和系統簡單直觀,顧客無需思考和猜測,讓顧客沒有任何機會犯錯。
第三就是個性化。當一個消費者在搜索欄里輸入了“蘋果”兩個字,如果購買水果居多,優先給她展示水果的“蘋果”;如果這個IP或者ID背后代表的是男性,以前買數碼產品或男性用品比較多的時候,這個時候,更加偏向于在搜索結果里展示電子產品的“蘋果”。
第四是問題的處理。1號店對客服部門的授權是相當高的,客服團隊有一個專門的總監,是直接向總裁匯報的。
最后是服務。在給消費者或者客戶甚至給供應鏈承諾的時候,應該承諾的是80分,但是做的時候,是想做到100或者120分。只有給到消費者這樣的超出他預期的服務,他才能真正覺得這個服務是物有所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