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3天、有56個美國男裝品牌參與的首個紐約男裝周(NYFW: Men’s)即將拉開帷幕。參與展示的既有標志性的美國品牌,諸如Calvin Klein、Ralph Lauren和Tommy Hilfiger,也有近期風頭正盛的品牌,如Public School、Thom Browne和Rag & Bone。此外,小而精的品牌諸如David Hart、Timo Weiland和Duckie Brown亦將亮相。他們其中的大部分將在SoHo知名的Skylight Clarkson SQ進行展示。
據該活動的發起方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CFDA)表示,買手與設計師們已經對該活動的出現渴望已久。這樣紐約男裝周將與大百貨以及精品店的買手們決定把伸展臺上的哪些款式買進店鋪的市場周(market week)同步。如此一來,市場周將緊接在時裝發布會之后。
然而紐約男裝周的出現,給向來優先在歐洲進行時裝發布的品牌們帶來了些許壓力。這股壓力主要來自與由Anna Wintour支持的美國設計師協會相關的忠誠設計師們。更大的問題在于,媒體已經對于時裝周與市場周不甚合理的日程投入了過多的關注。
簡而言之:盡管有人對此渴望已久,就紐約時裝產業是否需要一個男裝周一事存在著規模可觀的爭論。
時裝發布日程的混亂
在以前,男裝編輯、設計師與買手在6月與7月上旬會穿梭于歐洲,出席Pitti Uomo這樣的展銷會以及各大時裝周(其中倫敦男裝周尤為精彩)。他們在此期間從Saint Laurent、Versace了解下一季的潮流趨勢,并在太陽底下喝著咖啡時或者晚上聚餐時,一邊叼著根煙一邊聊八卦。而美國現在于2月的秋冬發布會與7月的市場周之間的這段時間推出的紐約男裝周則像是個黑洞,把買手們跑完歐洲后最后的一點精力也給吸走。
“這期間存在割離,”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的首席執行官Steven Kolb說道。
他認為,由于零售商們將在秀后立刻下單,紐約男裝周將允許時裝發布會與靜態展示產生的興奮直接、迅速的轉移到Barneys、Bergdorf Goodman這樣的零售空間之中。
“一邊展示一邊買衣服是合理的,”他說道:“而且美國男裝編輯與買手這些年已經目睹了本土設計師們的成長。現在是時候讓他們的事業更上一層樓。”
誠然,此舉將加強目前仍處于依附美國女裝市場的男裝市場的地位。該現象出現一部分的原因在于——目前為止,幾乎所有的男裝發布會都是隨意的穿插在紐約時裝周期間展示。此外,紐約男裝周的出現將為那些無法承擔前往歐洲辦秀花銷的品牌提供一個平臺。起碼在此期間將沒有女裝發布會蓋過他們較為弱勢的存在感。
消費者渴望即時滿足
曾在《Vogue》巴黎版與意大利版擔任編輯、現《The Little Squares》文化志創始人Debra Scherer認為,現在全球各個大都市紛紛舉辦時裝周暗示著這并不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這與大部分人買衣服的行為幾乎是毫不同步的。舉個例子,上周一架拉著Net-a-Porter.com廣告橫幅的水上飛機飛過Hamptons沙灘,這在當晚就能促成一條夏日裙裝的買賣,如果消費者真的很想要的話。換一句話說,以即時擁有為核心的新消費文化完全把時裝周的日程扔進了垃圾桶。
“買手制過時的原因在于他們已經不再與人們的真實消費同步,時間上而言。” Debra Scherer說道:“那架Net-a-Porter飛機的出現,才是人們當今的購買模式。現在整個系統都是壞的。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要是能研究一下系統崩壞的原因,并從中得利才是明智之舉。”
此外,一堆設計師與編輯已經對這個新出現的時裝周表達了不樂觀的態度。 (Tom Ford今年早些時候就高調的規避紐約,決定將2015秋冬發布會選在他的大本營兼首要市場洛杉磯發布。)
紐約男裝周發布時間緊隨哪些成功的過男裝周之后(倫敦:6月12-15、米蘭:6月20-23、巴黎:6月24-28),這為本應前往西班牙Mallorca曬日光浴或者在紐約Amagansett吃龍蝦卷的設計師們增加了更多的工作。雖然這讓那些沒有預算前往歐洲看秀的男裝編輯們更容易獲得最新的資訊(特別是那些位于美國西海岸的媒體),但這卻讓那些去了歐洲的編輯們的出差時間延長至了一個月。
“又一個時裝周是我們最不需要的東西,” Debra Scherer說道:“太過了,而且這對產業也不好因為它稀釋了所有東西。起碼我從大家口聽到的抱怨大致都是如此。”
美國大品牌的支持
美國知名大品牌,諸如Ralph Lauren、Calvin Klein和Tommy Hilfiger雖然給這個新創的時裝周提供了不少物質與精神上的支持,但他們并沒有選擇在此展示他們最新、最好的作品。他們其中的大部分僅打算進行靜態展示,而非舉辦時裝發布會。
Ralph Lauren將在下周二展示其2016春夏Polo系列(而非其在米蘭展示的高端紫標系列),Calvin Klein則會將其已經在米蘭發布過的系列以靜態展示的方式再呈現一遍。兩個品牌的發言人都強力否認了他們對于在紐約展示存在任何不情愿的態度,然而許多品牌都是在紐約時裝周開幕一個月前才宣布他們會參與。
“我不理解為什么大品牌并不打算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擅長于推廣新晉設計師品牌,諸如Siki、Hood by Air的同名公關公司創始人 Sydney Reising說道:“對于我的公關公司來說,男裝周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夏日的現金流并沒有太大,因此我們多做一些項目正好。”
設計師John Varvatos則對紐約男裝周給予了高度的支持。他宣布,在米蘭展示7年后,下一季他將不再回歸,而是決定在下周的紐約男裝周上推出其全新的產品線。
設計師Michael Bastian與David Hart則表示,無論有沒有John Varvatos或者Ralph Lauren的參與,他們都會在紐約男裝周進行展示。
“我覺得美國設計師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 過去曾在米蘭與Pitti展銷會進行展示,而現在只接受重要編輯預約預覽的Michael Bastian說道:“我是一個美國設計師,我一直覺得在其他地方展示,總有種如魚離水的感覺。”
Sydney Reising表示她的客戶,像會參加紐約男裝周的Richard Chai“將無時無刻、毫無拘束的做他們想做的事情。”不過大家都知道,只有大品牌的加入才會增加紐約男裝周的重要性。
“大品牌的加入才會讓這個時裝周的存在變得合理,”David Hart說道:“這才能讓男裝設計市場感到這是個大好的機遇。”
銷量才是試金石
大家面臨真正的考驗,將是首個紐約男裝周是否能提升銷量。畢竟,即便是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最大膽的設計師也必須憑借財務數據證明其價值。制作一場發布會的成本數以萬美元計,對于一些設計師來說簡直難以承擔,而投資人也需要看到實際的結果。
“成功最好的印證會是我們的系列是否獲得更多的關注以及產生交易。”Michael Bastian說道。
一位來自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的發言人拒絕透露設計師參加紐約男裝周的具體費用,但強調像Dockers這樣的贊助商提供個一個健康的“平臺”,以扶持新晉設計師進行展示。此外,像Michael Bastian這樣的設計師則與GMC這樣的企業達成合作,通過周邊項目實現互惠。
“像紐約男裝周這樣的男裝市場活動只會幫助提升男裝的影響力,” Barneys的執行資深副總裁兼男裝總采購經理Tom Kalenderian說道:“這絕對會對銷售帶來正面的影響。”
Steven Kolb表示紐約男裝周并不打算成為一個圍繞流行文化和以明星頭牌為賣點的“奇觀”,而是被定位為一個關注“服裝與市場周”的產業活動。
顯然紐約男裝周充滿了擴展的可能性。Steven Kolb就希望,Riccardo Tisci把Givenchy的2016春夏女裝系列帶至今年9月的紐約,而非巴黎發布這樣的事情,以后可以越來越多的發生。
“我很樂意看到這些大品牌的加入,”他說道:“Givenchy在紐約展示代表了對紐約的認可。哪一天說不定他們也會把男裝發布會也搬到這里。也許吧。我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