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月中旬,全球影人和電影愛好者都會聚集在風光秀麗的法國南部的戛納小鎮,以迎接戛納國際電影節——這個歷時逾70載的電影盛事。作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之一,戛納國際電影節始創于1939年,一直以來以其獨特的關注視角和傾入更多人文情懷而著稱,因而幾乎每一部獲獎影片都被影人們奉為經典,甚至成為電影發展史上的標桿。而作為電影節最大的官方合作伙伴,Chopard蕭邦在與其合作的18年來,俘獲了無數的美人芳心,從而讓戛納電影節更加熠熠生輝!
緣起戛納
Chopard蕭邦和戛納的結緣啟于1997年,這一年,蕭邦在戛納的克魯瓦塞特大道(la Croisette)開設了一家專賣店,恰巧戛納電影節主席皮埃爾·維奧(Pierre Viot)走過時被櫥窗里的華麗珠寶所吸引,經多方輾轉,他找到了蕭邦聯合總裁兼珠寶設計總監卡羅琳·舍費爾(Caroline Scheufele ),并盛情邀請她重新設計并制作代表戛納電影節最高成就的金棕櫚獎座。
次年,經由卡羅琳的精心設計的全新金棕櫚獎杯顯得格外精致,眾望所歸,是最佳影片獲得者的最佳獎賞,同時也成為高級珠寶界的成功典范。至此,全世界最富盛名的戛納電影節與蕭邦的歷史從此緊密相連。
自1998年起,Chopard蕭邦即成為戛納電影節的官方合作伙伴,除了設計金棕櫚獎座外,Chopard蕭邦對戛納的熱情遠沒有停歇:她為紅毯上的明星們創作了一系列美輪美奐的高級珠寶作品,2000年,又為電影節增加了兩個“迷你版”金棕櫚獎座,分別是最佳男女主角的頒獎獎杯(minis Palmes),還設計了金攝影獎(Caméra d’Or),以表彰在電影節期間放映的最值得鼓勵的電影處女作。而這一切,也正源自于卡羅琳本人對于銀幕的極大熱情。Chopard蕭邦,這個瑞士頂級鐘表珠寶品牌和戛納電影節因藝術而攜手,自此便心心相惜,將電影與珠寶完美融合。
鑄夢金棕櫚
金棕櫚獎前身是“金鴨獎”,是戛納電影節的最高榮譽,從1957年開始頒發。因戛納這座法國南部的濱海城市,在金銀兩色的沙灘上到處種植著高大挺拔的棕櫚樹,故獎座也應用金制的棕櫚葉造型,這也是戛納這座城市的象征。
最初的的獎項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Grand prix du 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頒發給最佳導演,獲獎者得到的獎座是個造型怪異的當代潮流藝術品。1954年起,由珠寶設計師Lucienne Lazon設計制作的獎杯,中心部分是斜切的尖端棕櫚葉,底座是塞巴斯蒂安(Sebastian)的焙燒土雕塑。其后因受到政治或財政的影響,直到1975年,金棕櫚獎才重新開始頒發,并從此成為戛納電影節的長期標志。當時的獎杯存放在紅色真皮制作的獎杯盒中,并以白色麂皮為蓋。
1997年,卡羅琳·舍費爾接過了設計制作金棕櫚獎杯的重任,她賦予了獎杯全新的現代氣息,棕櫚葉經蠟質磨具手工澆鑄,以24k黃金制成,固定在一個獨一無二的切割水晶底座上,背后刻有蕭邦的品牌標示,并置于藍色真皮獎杯盒中。當次年61屆戛納電影節在“競賽單元”頒發最佳影片獎時,全新的金棕櫚獎座打開的那一瞬驚艷四座,這無異于是一次將珠寶設計界的無上榮耀。此后每年蕭邦都為戛納電影節無償打造這座電影藝術領域內充滿夢想和希望的獎座。2014年,這座傳奇獎座首次以獲得“公平采礦”認證的金原料亮相,散發出全新華美光彩。這也代表著蕭邦“The Journey”計劃進入一個重要的全新階段。金棕櫚獎首次不僅代表著最佳影片,也代表了最佳金銀工藝作品的典范。卡羅琳·舍費爾對此表示:“以尊重人與環境的方式,開采可追蹤來源的金原料,并用它來制作我在16年前重新設計的金棕櫚獎杯,對此我深感欣慰與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