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nt Laurent
持續一個月的四大時裝周接力終于跑到了終點,復古、蕾絲、印花、朋克、日本元素、非洲部落花紋這些在時尚風水里旋轉了幾個輪回的元素再次成為舞臺的主宰。對于中國觀眾而言,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紐約時裝周上鄧紫棋的紅色緊身褲和紐約時裝周上黃子韜奪人眼球的藍色套裝。當然時尚業也不會那么輕易地狗帶,嘉賓遲到固然可以毀掉一場時裝秀,但想和時裝搶鏡頭,門都沒有!
里克·歐文斯2015春夏巴黎成裝秀
“原始人狩獵歸來,肩扛獵物” “原始人將中意的對象砸昏準備成婚”……千萬不要將里克·歐文斯(Rick Owens)2016春夏巴黎成裝秀場與原始人生活場景發生聯想,設計師會鄙視你不懂時尚的。
里克·歐文斯想要通過這種負重走秀的形式強調一種“撐到底”的精神,一種“壓力下的優雅”。模特以不同的姿態背負另一個模特意在向觀眾聲明“這是我的姐妹,不是我的負擔”,然而這種聲明似乎沒有很好地傳遞給觀眾——看這些職業運動員出身的模特走秀時生無可戀的表情就知道,那并不是姐妹,就是負擔。
多年來,里克·歐文斯的成裝秀堅持為觀眾呈現視覺奇觀。在時尚信息爆炸,美麗旗艦店你追我趕的今天,里克·歐文斯無人敢模仿,當然也從未被超越。除了模特表情兇神惡煞、披頭散發,在去年的巴黎2015秋冬成裝秀上,男模特們光著下體一臉冷漠地在T臺上踱步,胯下的劍明晃晃地在觀眾眼前閃耀,即便上衣長度過膝,也要在隱私部位特地挖出一個孔來供觀眾欣賞。面對質疑與抱怨時,設計師是這樣回應的:“男人胯下的劍充滿自然美啊,為什么不能展示出來呢?”不知道這個“前車之鑒”有沒有幫助你提升對今年原始人秀場的好感。
除了一項不走尋常路的里克·埃文斯,其他大牌也屢出奇招。宣布與老東家Balenciaga分手的王大仁(Alexandar Wang)身體力行地告誡天下人流行歌曲里吟唱的“分手快樂”都是騙人的。分手帶來的打擊是巨大的,足以顛覆一個設計師對生活的全部理解。
王大仁設計作品
在王大仁自主品牌2016春夏紐約時裝周上,設計師以“一封致紐約的情書”為主題,設計出無數件睡衣(上圖左一、左二),在Balenciaga2016春夏巴黎時裝周上,設計師以“一封致巴黎的情書”為主題,設計出的仍然是無數件睡衣(上圖右一、右二、右三)。
當然這兩場出自同一設計師之手的睡衣秀除了表達了他對情感的直白理解外,在精神內涵上還是有著很大區別的:自主品牌的離退休老干部款式,強調了分手后即便不能找到更好的,也可以借衣著回味慈父的溫暖;老東家睡衣材料則像是來自分手現場,破碎、凌亂,模特蠟黃的臉色和松散的發型都在訴說著分手的疲憊。設計師王大仁將這種效果解釋為“引誘”,時尚界的“棄婦的誘惑”透著一股心酸。
Dior
奢侈大牌迪奧(Dior)為了明年春夏大秀在盧浮宮廣場上用薰衣草堆出了一座小山,有了薰衣草并不一定就得主打普羅旺斯風格,設計師拉夫·西蒙斯(Raf Simons)本季靈感來自澳大利亞電影《懸崖上的野餐》——電影講述了十八世紀一次班級集體野餐圖中幾個女學生離奇失蹤的故事。模特身著色彩清單、材質輕薄的服裝,如果沒有燈光的照射,看上去的確可以消失在秀場薰衣草色背景里,為了增強服裝的線條感,設計師在服裝上增加了壓痕,像剛鋪開的午餐布,還帶著折痕,也像衛生紙,叫人想伸手撕去一截。無論是午餐布還是衛生紙,看上與都與設計師反對的服裝“即時性”大相徑庭。
Gucci
雖然市場行情不佳,但大牌古馳(Gucci)的本季表現的確可圈可點,主打上世紀七十年代風格,成品卻更像在迎合風靡全球的填色風潮,像是從二次元走出來的似的,模特雖然也掛著一副“媽媽問我今天為什么不開心”的表情,但身上繪制的褶皺、裝飾,仍然讓整個秀場洋溢出一股俏皮感。美則美矣,大面積露點也讓心向往之的觀者神傷不已。
華倫天奴
比起古馳,華倫天奴(Valentino)解釋起模特胸前的粉紅色更加容易。“非洲狂野部落”主題,著名時裝VOGUE雜志的編輯是評價秀場讓觀眾“體驗土著部落的優雅”,優雅還真是個含義多樣的詞匯呢。華倫天奴極其政治不正確地在以非洲為主題的秀場上采用了全白人模特陣容,怎么能讓人設計師展示的是狂野的塞倫蓋地、馬賽馬拉?
Maison Margiela
有時尚希特勒之稱的約翰·加里亞諾不知第幾次放出了日本風格的大招,若不是眼妝顏色不同,很難分辨出明年春夏與今年秋冬以及去年春夏的區別,Maison Margiela秀場上的模特一臉“這場秀好生熟悉,我是不是已經走過”的困惑,即便冷漠、困惑,也好是要比隔壁圣羅蘭成裝秀場上宿醉剛剛回神、隨便找點什么就穿上還覺得自己特別有態度的時尚小公主好許多。別吐,皇冠會掉!
RICK-OWENS2014成裝秀場
從設計師敷衍了事的時尚態度就能看出全球時尚產業狀態之低迷。能變著法地把丑說成美,創造概念忽悠大眾,還不許大眾直白地說丑,簡直就是安徒生筆下《皇帝的新衣》。
或許是由于四大時裝之都努力拉近與中國距離的緣故,在更多中國明星、更多社交媒體互動加入之后,時裝周反而變丑陋。或許時尚業的如意算盤打得有偏差,整體而言,中國消費者仍然偏向于購買代表身份、品味的經典款,潮流新款則往往以山寨出的網絡爆款形式出現。雖然有過制造出張馨予東北大棉襖、蕾哈娜在MET BALL上雞蛋餅長袍等奇裝異服的本土設計師們對中國觀眾進行顛覆對美的固有認識,接受或雷或囧時尚現場的教育,但被吹捧、被解構、被文字再加工出來的時尚只能是皇帝的新裝,只需要一點點正直、一點點理智和一點點勇氣就很容易戳破時尚業苦心營造的幻象。估算時尚這盤大棋還能下多久,靠的不是增加傳播手段或是創造新鮮概念,而是創造出真正令人賞心悅目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