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拉·梅丁(Leandra Medine)和艾米麗·維斯(Emily Weiss)
時尚博主早已成為時裝周一路大軍,每季他們在秀場內外的街拍照數量,甚至多過 T 臺秀圖。現在,這一情況很可能發生轉變。上個月,為響應以 Oscar de la Renta 為首的時裝設計師們的號召,紐約時裝周運營商 IMG 經紀公司在被收購之際發布了一則時裝周“限客令”:今后,紐約每場秀的席位將削減約 20%,場地及日程也將由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CFDA)參與制定。這意味著,下個月舉行的紐約時裝周上,新秀場將增多,場內的時尚博主則將減少。
面臨著被拒之門外的前景,一度締造時尚神話的博客界蒙上了一層陰影。“時裝周變得像動物園一樣。”IMG 經紀公司副總監凱瑟琳·班內特(Catherine Bennett)說。她表示,“限客令”的發布旨在安撫怨聲載道的設計師們—他們抱怨,原本向行內買手、國際買主和大刊編輯開放的“季前服裝展銷會”,如今卻充斥著許多無甚用處的“秀場孔雀”。不僅是設計師,連普通的時裝周關注者也對這一“博主滿溢”的現象頗有微辭,好像開個賬號拿著單反再穿些當季“爆款”,就能以“造型專家”姿態橫行秀場內外。
博客工作室 Blogcademy 的聯合創始人加拉·達令(Gala Darling)指出,時尚博客經歷了非常典型的快速商業化,原先通過個人見聞貼近讀者群的博客已漸漸變味,頻繁出沒的廣告令許多讀者心生厭惡,曾經的新聞發布者變成了品牌銷售員。“從 2010 年各大品牌剛開始學習如何與博主們合作起,短短幾年時間,社交媒體顛覆了市場模式,時尚博客也淪為宣傳工具。”
時尚博客的確有利可圖,知名造型博主不單是意見領袖,相當一些人也被視作時尚偶像。“The Sartorialist”的博主兼攝影師斯考特·舒曼(Scott Schuman)透露,自己的博客進賬達七位數之多。“Man Repeller”的博主林德拉·梅迪奈(Leandra Medine)去年出了書,Bryan Boy 成了《全美超模大賽》(America’s Next Top Model)的評委,“Kenza Zouiten”和“The Blonde Salad”甚至有了自己的時裝和配飾品牌。諸如此類的“童話故事”每日都在上演,新博客也如雨后春筍。像“獨立時尚博主”(Independent Fashion Bloggers)和《Lucky》雜志舉辦的“時尚美容博主”(FABB)這一類研討會經年受到廣泛關注。
誠然,“一本萬利”的時尚博客仍然充滿著巨大商機—只要你有足夠的追隨者。然而,這在現今早已過于飽和的博客圈已越來越困難,維持讀者數量的任務也越加艱巨。“相比之前,成為‘超級博主’的門檻異常的高,”“獨立時尚博主”網絡創始人簡寧·雅各布(Jennine Jacob)說,“要寫一個受歡迎的博客,這個挑戰的難度堪比成為暢銷作家,或電視明星。”
時尚博客雖不至于日落西山,但這一行業正悄悄發生著轉變。時裝周“限客令”,正說明曾經的巨大商機正在加快收緊的過程。這一“限客令”,似乎也預示著一種結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