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區域經濟發展方面,山東省一些地方作出了成功的探索。以市為單位的縣域經濟的突破,正成為山東轉方式調結構,實現科學發展的一個個亮點。
從本期開始,我們將選擇一些有特色的區域,盤點縣域經濟的發展的新做法、新經驗、新作為,以便相互借鑒,相到啟發,共同推動山東區域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
千年商都揭開時尚一頁,“品牌建設年”收獲秋的豐碩。
10月4日—7日,由省經信委、青島市政府、山東省紡織工業協會共同主辦的“2012中國(即墨)國際時裝季”在即墨鰲山灣舉行。
為期4天的時裝季,讓即墨這座“中國針織名城”與來自國內國際時尚界的一線企業、機構親密互動。霓裳羽衣的背后,蘊藏著一個縣級市在“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過程中以品牌撬起紡織服裝千億產業的雄心。
山東服裝業的國際T臺
“給我們發了票,晚上去看開幕式演出,聽說來了很多大腕”。10月4日下午,溫泉鎮一眼鏡店老板李女士興奮地對記者說。
“大腕”很多,不僅是演藝界。
有法國時尚公會主席、英國曼徹斯特城市大學藝術學院國際發展負責人、美國《life style》主編等時尚名流,有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臺灣《漢聲》創始人黃永松、知名藝術家朝戈等文化名家,有臺灣小智研發創始人黃謙智、中國設計師最高獎“金頂獎”獲得者計文波等設計大家,有來自北京愛慕、廣州例外、上海堡尼等品牌企業的商界領袖,更有來自國家工信部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服裝協會、中國針織工業協會、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的專家……
名家名牌名品云集,時裝季給了即墨、給了山東服裝行業一個國際化的T臺。 10月4日晚上的開幕式,是一道華美的品牌盛宴。在中外模特T臺秀的穿插點綴下,即墨本地的企業即發與北京愛慕、白領等企業聯袂進行了新品展示。
開幕式的重頭戲是山東紡織服裝行業“品牌建設年”活動頒獎,“齊魯品牌建設名家”、“山東省服裝品牌建設示范企業”、“山東省服裝成長品牌”和“山東省服裝行業知名品牌”四大獎項一一頒出。包括即發、紅領、亨達等即墨企業在內的獲獎企業為服裝行業的品牌建設提供了標桿。
“服裝產業是凝聚時尚和文化的產業,是凝聚品牌和價值的行業,抓好品牌建設對服裝產業發展至關重要。”省經信委巡視員李建生說。
10月5日的鰲山灣論壇是一次探究時尚產業發展的智慧之旅。26位國際國內時尚領袖、文化名家和設計專家、企業家圍繞“智觀點、智設計、智思享”進行了演講和交流互動。時尚產業品牌的“世界格局”和“中國機會”成為研討的中心話題。
《Life Style》主編Nels Frye(費志遠)認為,從世界范圍而言,快時尚的階段快要過去了,現在是需要真正品質制造的服裝,這對中國而言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知名設計師計文波認為這同樣是中國設計師的機會,“中國的品牌要實現國際化,一定要有國際化的設計師;中國的設計師要實現國際化,一定要依托中國的品牌。”
而最根本的,則是要有文化自信,要“做出自己”。“鰲山灣論壇,啟發我們在既有文化的基礎上創造新的時代價值,啟發我們要體現人文情懷,尊重人的創造力。”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說。
同期舉辦的紡織服裝品牌合作暨產業鏈對接商洽會,是本次時裝季的“重頭戲”。省服裝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劉建國介紹說,本次商洽會進行了諸多創新,一是摒棄國內展會等客上門的“展銷”模式,會前了解需求,組織資源實現了預約洽談;會后跟蹤服務,促成合作成果。二是結合服裝企業轉型發展需求,設計了“品牌建設、技術交流、渠道拓展”三個“主題日”,邀請國際嘉賓、行業領導、企業代表、技術專家舉辦了10場專題講座,闡發推廣國內外紡織服裝業的新趨勢、新業態、新技術。
精準服務實現精準對接。本次商洽會,吸引了來自意大利、法國、德國等國家的36家品牌企業、知名機構和63家國內企業參展。23家即墨本地企業集體亮相,第一次在家門口與國際知名品牌同臺展示、交流合作,這些收獲甚豐。
商洽會現場,記者看到亨達集團董事長王萬吉與意大利Formentini女鞋制造商經過一個小時左右的洽談,達成了合作意向,而即發集團服飾銷售公司總經理王林安則與英國設計師Alison Welsh達成品牌設計合作。青島紅妮集團公司總經理劉勇全告訴記者,“商洽會的主題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我把公司的營銷、設計人員全帶過來了。”
據悉,商洽會上,即墨本地企業帶著110多項需求,商洽對接320余次,達成合作意向70多項,現場簽訂合作協議17項。
商洽會的效應也給省內的其他企業帶來了機遇。來自濟南商河的山東宏業公司副總經理李勇告訴記者,他們是濟南市紡織服裝市場專業委員會組團前來的,“沒想到商洽會的層次能這么高。即墨市搭建了一個大平臺,讓企業共享。”
而青島元中制衣有限公司的牟翠平說:“我做了12年的外銷,從來沒有參加一次國內的展會,沒想到第一次參加商洽會,就與一家大商場達成了合作意向。”
“我們的目的,就是把商洽會打造成為山東紡織服裝行業品牌及商貿合作的國際化專業服務平臺。”省紡織工業協會會長夏志林說。
千億產業的“品牌智造”
時裝季的背后,是即墨市打造紡織服裝千億產業的發展雄心,是即墨紡織服裝產業以品牌為支點撬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成長智慧。
紡織服裝產業是即墨市的傳統優勢產業。作為“中國針織名城”,經過多年的規模擴張,即墨市擁有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200多家,擁有“即發”、“紅領”、“亨達”等一批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構筑起棉紡、針織、梭織、服裝加工等一條龍的產業體系,2011年實現規模以上產值488億元,占全市的比重達到31.3%。
但同時,隨著土地、人力等成本優勢的弱化和國際市場的持續低迷,以出口外銷為主的即墨紡織服裝產業與中國紡織服裝產業一樣,面臨著在國際產業鏈上低端鎖定、成長乏力的風險,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
即墨市副市長閆丕云告訴記者,2012年,即墨市正式將紡織服裝產業確立為重點打造的兩大骨干產業之一,到2016年實現年產值過千億。
如何在新的環境下,實現千億產業的發展目標?即墨市的答案是,“品牌智造”。
以品牌帶動企業轉型升級。近年來,即墨市紡織服裝產業企業在依靠質量、工藝和技術創新穩定產品出口的基礎上,著力強化品牌合作、品牌營銷特別是自主品牌建設。
“領頭羊”即發集團推出了自主品牌“巴萊斯卡蒂”等新品,2012年上半年實現新品產值率45%以上。這個創造了“每五個日本人就有一人穿即發生產的內衣”出口神話的企業,正在品牌經營上高端發力。
紅領集團依托自主研發的、目前行業內獨一無二的個性化服裝定制平臺,以自主品牌進入美國、意大利、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在國內開設了300多家品牌直營店。
亨達集團與知名品牌美國GUESS、世界500強企業日本丸紅、世界快時尚模式典范瑞典H&M等國際品牌實施了戰略合作,以強大的研發創意支撐多品牌戰略。
原本名不見經傳的青島紅紡集團,通過成功運營7支國際化品牌,在短短的數年間實現了從貼牌“苦力工”到品牌“操盤手”的轉身。
以區域品牌建設帶動集群壯大騰飛。即墨市工信局局長任日平告訴記者,即墨市正著力進行區域產業集群品牌建設,包括公共服務品牌、設計研發平臺品牌、集群商務服務品牌以及企業和產品品牌等,著力營造有利于品牌發育滋長的品牌生態系統。國際時裝季就是區域品牌建設的一個關鍵環節。
“時裝季就是一個推動品牌智造的智慧場、能量場。”即墨市市長鄭德雁說,中國服裝產業正處于“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型時期,需要構建世界格局下的品牌基礎和能力,運用世界范圍內的先進智慧、資源和成功實踐,全方位驅動“中國智造”生根發芽,帶動區域品牌的創造力建設和轉型提升。
千年商都的時尚夢想
時裝季的舉辦,讓“千年商都,泉海即墨”的形象,綻放在世界的面前。
“齊有即墨之饒,而聯袂揮汗與臨淄并夸殷盛”。即墨自戰國以來即是經濟重鎮、商都大邑;近代以來,又承繼“上、青、天”三大紡織工業基地之青島紡織工業的精魂,一脈時尚流傳千年。
藍色潮動鰲山灣。近年來,在實施國家戰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進程中,青島藍色硅谷核心區選址落戶于即墨的鰲山衛鎮、溫泉鎮。國家深海基地、商務部軟件服務外包基地等高端科技項目和港中旅海泉灣、青島中歐休閑樂園等大型旅游項目紛紛在此落戶,一座低碳生態、世界一流、國際標準的濱海新城正在這里加速崛起。
山與海的合唱,科技與產業的融合,歷史榮光與未來希望的交集,使得千年商都即墨迸發無盡的活力。
省經信委對外交流合作處處長王曉介紹說,正是基于即墨市紡織服裝產業具備品牌發展和產業騰飛的堅實基礎,基于鰲山灣優越的自然環境和蓬勃的發展態勢,在省、青島市和即墨有關方面與國家相關行業協會的反復醞釀下,國際時裝季才最終落戶于此,并將每年舉辦。
即墨通過匯聚資源、智慧、創意、設計的力量,形成注意力影響和旅游發展新要素,以此打造能影響中國時尚產業發展、展現中國時尚產業國際新形象、新勢力的“時尚高地”,打造“時尚界的博鰲”。